翻新时间:2023-08-28
《女娲补天》第一课时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本组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一是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语言;三是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它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酌情给学生提示一些有关神话故事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二、学习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在解疑过程中,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种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克服种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过程。体会女娲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五、设计主旨
1、设计理念:
《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复述故事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趣进行学习和思考。如何充分达到这种境界,在阅读中,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为学生创设民主、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结合课题研究“新课标下教师的关注”,在教学中围绕几个问题:
⑴ 女娲为什么补天?
⑵ 女娲怎样补天?整堂课通过学生质疑,再引导解疑,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我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参与教学全过程。
2、设计方法:
⑴ 品读发现法: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含义,从而使他们在品读中获得丰富、充实的感受。
在学习“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时,边读、边想,找“发现”;再各抒己见,说“发现”──生成预设:学生可能从表达的特点、语言的优美、想象的合理、句式的特点、标点符号的意义等角度说发现。
⑵ 引读赏析法:
通过画面再现,三次引读“天哪,太可怕了!”让学生在不断升温的朗读中感受女娲的高大形象,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
⑶ 角色演绎法:
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
⑷ 画面激活法:
教学“天塌地裂”、“熊熊大火”、“滚滚洪水”、“金光四射”、“五彩云霞”时,我分别出示的图片和声音,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课文人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例如:在描述“女娲补天的经过”时,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将这过程通过自己的语言,变成生动的镜头。
六、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暗香
- 爱上莫文蔚
- 音乐的魅力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第一次爱音乐
- 音乐的魅力
- 欲速则不达
- 我和音乐
- 流行音乐之我见
- 伴着音乐一起飞翔
- 歌中情
- 咱说小康
- 乘着音乐的翅膀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我喜欢音乐
- 《香石诗话》刍评
- 谈校园艺术设计教学创新
- 文化视觉下的党员思想建设
- 试论叶卡特琳娜二世的人才策略
- 析室内设计的功能与艺术美
- 改革:健全社会的机制(下)
- 英文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1)
- 论苏拭的现实主义词风
- 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现状及应用策略(1)
- 毛泽东的“两化”贡献
- 对艺术品网络营销的思考(1)
- 试论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 地方文化中的萨满教因素综述
-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怀庆方言词汇研究
- 论我国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的建构(1)论文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一
- 《尊严》美文欣赏 弯弯腰,拾起你的尊严
- 《将心比心》美文欣赏 智慧的美丽
- 《将心比心》随堂练习 拓展篇
- 《将心比心》写作指导
- 《将心比心》训练素材
- 《将心比心》老师语录
- 《将心比心》作家及作品介绍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二
- 《尊严》趣闻故事
- 《尊严》范文习作
- 《尊严》美文欣赏 白色山茶花
- 《将心比心》美文欣赏 心里的百合花
- 《将心比心》重难点分析
- 《将心比心》范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