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4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进行必要的引导。首先解决生字生词问题,之后,就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分析这些句子时,首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并启发学生对环保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想一想,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问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⑴ 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⑵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提问: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都叹气?

筑路计划不能改变,可是砍倒这么粗壮、挺拔的橡树,真是可惜。

工程师为________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________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

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课堂延伸

我们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为美化学校、美化自己的周围的环境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笔直的路 弯曲

一颗高尚的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送姥姥去火车站
谈自律
暑假日记
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
钓龙虾
我家的“万能”
放飞和平
风儿怎么走进来的
崇明一日游
外婆的故事
吃人的树
小表妹
神农架之行
洗沙发
要下雨了
美术教学优秀班主任个人简介
综治个人典型材料
人口普查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11年通信公司员工个人先进事迹
2011年创先争优干部优秀事迹
村创先争优典型材料
2011年小学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乡镇机关推动文明建设事迹材料
远教个人典型材料
优化生态文明居家条件建设文明社区事迹材料
优秀民警事迹材料
发电厂先进班组事迹材料
校长推动全校教师师风师德转变事迹材料
公路养护队伍事迹材料
科技示范户典型材料
对新课标的实践与认识
[教学论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兼谈新语文课堂中课文作者与写作背景的呈现
对我国审计环境的思考
让语言在课堂上自由“飞翔”
提高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方法初探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战略管理会计在审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职称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诗的意境领略
逆向立意,扮靓特色作文 ——作文“逆向”立意解读
文言文,让我揭下你的“红盖头”(李菊明)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
投资者感知到不同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差异吗
[语文论文]浅谈课堂教学艺术
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的评价及其对现代审计的意义
《琵琶行》学法指导
《琵琶行》难句解析
《琵琶行》词语解释
《琵琶行》古今异义
《琵琶行》重难点讲解
《琵琶行》课文题解
谈《琵琶行》女主角出场的描写
《琵琶行》课文导读
《琵琶行》主题思想
《琵琶行》课文分析
知音、知人、知己──解读《琵琶行》
浅析《琵琶行》
《琵琶行》写作背景
《琵琶行》特殊句式
《琵琶行》疑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