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假如我会变》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假如我会变》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4

《假如我会变》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以及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板书设计)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同学们,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我的心愿可多了。我想穿越时空去会古人,揭开古老的历史的谜底”;我想登上时光穿梭机,到未来去看一看;我真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钻到他的脑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绝症病人……

3、同桌说说自己的心愿。

4、这么多心愿能实现吗?(不能)谁说不行,看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

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1、想想:

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和孙悟空一比高下呢!咱们也来变一变呢?想一想,你也在变,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一粒药丸,福尔摩斯……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你变成了什么?

2、指名说说:

我的愿望是什么?我变成了什么?

教师随机点拨:变的人可以是现实中的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歌星等)、身边的人(亲人、同学)社会上的(清洁工)、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历史的(伽利略、毛泽东)科幻人物(蓝猫、外星人)、动物、植物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食品卫生、穷人、自然灾害等等。

3、想想:

我变成了以后,干了什么事情。

请4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你们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也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变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过程丰富起来,好吗?

⑴ 小组选代表交流:

同学们交流得非常愉快,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呀?

⑵ 其他同学倾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教师注意点评: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

4、教师小结:

其实,说出你的心愿,你变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把这些连起来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想象作文了。

五、写作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你可以给文章,自己加个小题目。

六、写完后,读给爸爸或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修改一下

【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述说,随机板书)

我想变

想象丰富

美好心愿 变成谁 做了什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做沙画
架起与书沟通的桥
柿子
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我的婆婆
快乐的国庆节
邻居的小鸭
迎春花
做面鱼
给哨兵叔叔的一封信
在中期考试的时候
该怎么办
今天我演出
老鹰捉小鸡
信用社优异员工卓越事迹
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倡议书
国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水利学院社会实践工作心得体会
法院青少年维权岗典型材料
寒假期间在钢厂的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日志
优秀企业党员先进事迹
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
2011年乡镇妇女工作优秀事迹
柜台销售人员的社会调研实践报告范文
2012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车站岗位工作者优秀材料
林业部门党委书记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事迹材料
试论语篇歧义: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策
浅谈词汇能力发展次序理论与我国英语词汇教学
浅析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浅论
浅析从汉语谚语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女择偶观
试论外籍教师课堂文化冲击的原因探究
浅论将文化意识引入翻译教学
浅析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析不同教育体系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
试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茶叶商标的翻译
试论英语翻译要重视语境与跨文化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中跨文化教育的探究和渗透
浅析提高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西方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意识的渗透
读《劝学》篇有感
《劝学》时代背景
《劝学》词语古今异义
《劝学》的不足之处
荀子的性恶学说
环环紧扣,曲径通幽──浅谈《劝学》一文议论的艺术特色
《劝学》“劝”的是什么?
重温《劝学》
《劝学》课文解题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
再读荀子的《劝学》
《劝学》内容提要
《劝学》词类活用
荒唐的《劝学》,无辜的荀子
从《劝学》看《荀子》的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