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之五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之五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4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之五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房间
逛美食节
汽车2020
踢足球
“咪咪”,你能听见吗?
我们的教室
雨点
新西游记(三)
自行车
晴天和雨天
我家的新房
郑州歌
买菜
社区先进党员典型事迹材料
幼儿园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阳光警察先进事迹材料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大学生在工商局的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在西药房的社会实践报告
房产交易登记中心优秀员工事迹材料
2021新生入学军训心得与感想
检车员个人先进事迹
创建五好党委事迹材料
“十佳执法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假期到口腔医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炼钢炉职工优秀个人事迹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行政执法支队先进事迹材料
浅谈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探讨
浅谈以图式理论探析听力语篇理解中文化信息的解码取向性
浅谈跨文化意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试论英译旅游材料中的跨文化意识
试论译者的文化意识与英汉翻译
试论语言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口译策略
试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试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析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应遵循的原则及方法
浅谈从图式理论看跨文化意识在口译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析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与分析
浅谈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劝学》全文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荀子的“声非加疾”观点错误──兼谈谈“顺风而呼,而闻者彰”句的科学依据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在乎什么
《荀子》概论
关于荀子
寓议于喻的典型──浅析《劝学》中的比喻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中研究性学习因素的开发──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淳淳之心 淡淡之美──《劝学》的思想美、逻辑美和语言美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杂谈
用现代理念诠释亚圣“仁政”思想──《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