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3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之二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读课文,想想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
挺拔()
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谁来帮帮我?
- 吹泡泡
- 我的学校
- 我的小卧室
- 巧“捞”菜刀
- 放风筝
- 蚯蚓真有趣
- 护士节
- 小熊真可爱
- 吃西瓜
- 梦游海底
- 我是学校小导游
- 歪尾巴的小金鱼
- 文竹
- 我学会了转呼啦圈
- 认知语言学架构下的修辞学研究
- 基于从徐渭与梵高的绘画艺术比较浅析中西绘画语言形式
- 公共空间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变迁
- 网上服装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浅议服装销售技巧
- “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 分析食品包装方式教学路径
- 静态与动态:论汉英中性词的语义偏移
- 浅谈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定位的思考
- 分析民族化包装艺术
- 关于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及思考
- 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研究
- 浅述西方歌剧及其历史形成
- WAP环境下的服装销售培训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浅谈水彩画的发展与水色语言(
- 《儿童诗两首》重点字词的意思
-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儿童诗两首》趣闻故事
- 《儿童诗两首》作者简介及代表作
- 《儿童诗两首》考点练兵 基础篇
- 《杨氏之子》重点与难点提示
-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儿童诗两首》整体阅读感知
- 《儿童诗两首》考点练兵 写作篇
-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写作素材
- 《杨氏之子》老师语录
- 《儿童诗两首》重点问题探究
- 《儿童诗两首》重点字词梳理
- 《儿童诗两首》老师语录
-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范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