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之二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之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3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之二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读课文,想想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

挺拔()

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小白兔
晨光
电脑聪明吗
五彩缤纷的大海
可爱的泥鳅
小狗“淘气”
天上掉颜料
我的爸爸
巴比娃娃游中国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游趵突泉
打羽毛球
鸟的天堂
快乐的六一
生日汤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报告之宣传工作总结
市十佳班主任事迹材料汇集
十佳大学生事迹材料
人事局干部敬业奉献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女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三下乡感想范文
我爱我的祖国红色之旅感想
大学生7天社会实践之三下乡心得体会
好十佳母亲事迹材料
村长助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之三下乡感想
三下乡优秀个人总结
乡镇社区建设典型材料
《论语》使动句和使字句的比较研究(1)
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中国诗歌史论文)
怎样以唯物史观精选中华英杰(1)
古汉语假设连词“使”的来源及虚化过程(1)
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
对中国审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1)
“伤痕文学”的三种体验类型(1)
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综述(1)
语言理解中抑制机制的研究概况(1)
论后期延安文学中的“语言”(1)
浅谈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转变(1)
朱自清先生与语文现代化(1)
京味文学的含义、 要素和特征(1)
审计证据准则修订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浅谈管理审计视角下的内部审计制度改革(1)
《师说》中“ 之”的用法
《师说》课文题解
《师说》重点难点讲解
试析《师说》的中心论点及整体结构关系──兼论整体阅读原则
轻重相形,正反互用──浅议《师说》的对比艺术
《师说》写作背景
从语境角度解读韩愈的《师说》
《师说》固定句式
《师说》词类活用
《师说》学习指导
唐宋古文运动
韩愈传说
育人与教书──重读《师说》
读《师说》,学“合叙”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