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欧、吁、濒”等八个生字,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料峭”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春天的使者就“唧唧喳喳”地叫着,翩翩然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板书:燕子)
2、燕子是候鸟的一种,它们能长途飞行,每年春来秋去,从不间断。可是有一年春天,人们却用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载着燕子,送它们到温暖的南方。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专列》。(补充课题)
3、赶快拿出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二、自读自悟,初知课文大意
1、词语检查
2、读通课文第二段。讨论:现在你明白了吗,人们为什么用列车送燕子到温暖的南方去?(随机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3、出示: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原因,要求:说清原因,语言简洁
三、围绕“爱”,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一)听到消息后,人们——
出示:听到消息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读通句子。
2、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落实:料峭的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
3、有感情朗读。
(二)在这群四处寻找燕子的人群中,就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
出示: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1、读通句子。
2、理解:皑皑白雪
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你看到了什么?
在乎什么意思?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那她在乎什么?
3、出示图画,看,这就是小贝蒂,她在干什么?是呀,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有感情朗读。
(三)多么善良的人们!多么幸运的燕子!配乐朗读三、四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小练笔: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瑞士,恰好遇到这种情况,你能代政府向人们发出拯救燕子的呼吁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天的风景
- 剪纸
- 雾
- 端午节
- 扳倒井
- 我的藏书角
- 和谐的春天
- 端午节
- 让我骄傲的故乡——安海
- 早春的气息
- 小猪存钱罐
- 我爱家乡的火锅
- 我们的小区
- 晨练
- 兰州的夜
- 论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1)
- 对土建工程预算审计方法的探讨(1)
- 非审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1)
- 叙事的疑问与解析
- 从认知语言学看名词临时作量词的语义演变规律(1)
- “把”字句的情状类型及其语法特征①(1)
- 论关汉卿散曲的艺术审美欣赏(1)
- 论赵三娃诗歌中的思想美与意境美
- 刍议国企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1)
- 汉语中的主位与子主位
- 审计质量控制:缺陷分析与对策思考(1)
- 隐喻理论在汉语花喻中的研究
- 官话和台湾话问句否定词的比较研究
- 夏承焘的考据之学与批评之学(1)
-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伟大旗帜——学习邓小平文艺理论(1)
- 读中悟情 以情动人──《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与反思
- 感觉眼泪──《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后感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 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随笔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
- 以读促思,由悟导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有感
- 语文也可以轻松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实录及评析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上课体会
- 心底的呼唤──《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赏析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 调好学生情感这根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