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古诗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绝句》)
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包子的心事
- 可爱的“粉儿”
- 享受美味
- 名树博览园
- 烹饪
- 贪玩的我
- 月亮姐姐过生日
-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 我喜欢秋天
- 做金工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班主任不在的时候
- 学跳绳
- 溜冰
- 月亮过生日
- 个性化的声学教学
- 浅议音乐教育中的和声学教学
- 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确定崇明方言声调系统
- 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过渡期”儿童的绘画辅导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问题
- 不要谈“授”色变
- 关于音阶、琶音、和弦的指法记忆
- 关注数学课堂那渐渐变少的声音
-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军事史讲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谈多媒体开放式地理园的创意和使用
- 跟你聊聊次声波
- 浅谈汉语普通话声调的作用与训练
- 和声功能及其声学原理
- 试论语文教学的两种最佳境界
-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满足学生需要
- 《孔雀东南飞》教学的细节处理
-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 《孔雀东南飞》教学杂谈
-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 《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
-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 《孔雀东南飞》教学札记
-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说课稿
-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