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

解读【解读诗人】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解读诗作】《元日》一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融情入景,寓意深刻。

设计

理念实施平衡策略,打造本真语文,实施本真教学:

一、把握学科本质,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求平衡。

落实课标精神,诵读经典诗文,提升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文化。理解重点词语,有助于再现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借助相关资料,能走进诗人内心,体悟诗情。

二、把握教材本位,在立足教材和适度超越中求平衡。

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搜集其他诗篇及春联,能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的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把握师生本体,在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间求平衡。

教学时,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悟自得。以学生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读中感悟,从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力求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3个汉字“爆”“屠”“符”,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读懂古诗《元日》,能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大意。

3.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教学难点

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先学提纲、PPT

【先学提纲】

一、亲近诗人

我查阅资料后,认为关于诗人的有价值的资料是:

二、解读古诗

1.读准古诗:至少读古诗三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容易读错的字词

我来读一读:

●容易写错的字词

我来写一写:

2.读懂词语:查工具书或联系古诗,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重点词语我理解:

爆竹: 除:

屠苏: 千门万户:

曈曈日: 桃符:

3.读懂诗句:联系词语,读懂诗句的意思。

●仍未理解的诗句

三、拓展阅读

查一查:请你找来王安石的《梅花》和《泊船瓜洲》读一读,试着体会体会: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

学情

分析1.关于学习经验: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能借助工具书及相关资料读通、读懂古诗内容。

2.关于学习方法:本堂课的关键是引领学生走进诗句所描绘的画面,通过对古诗背景的了解,感受诗人王安石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远大抱负。

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课前谈话:

(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播放歌曲)

同学们,听到如此欢快的音乐,看到如此热闹的场面,你的心情如何?最想用什么四字词来形容这情景?(鞭炮连天 张灯结彩 敲锣打鼓 欢聚一堂 普天同庆 喜气洋洋……)

这么喜庆的场面一般在什么时候最常见到?我们说的“过年”一般有两个时间,分别是——春节:正月初一(农历)和元旦:元月一号(公历)同学们更喜欢过哪个年?(春节)今天,咱们就来学一首古人写春节的诗。(板书课题。)

一、激趣导入

1. 说一说: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正如西方的圣诞节一样。大家回想一下,我国的春节都有哪些特有的风俗习惯呢?

2. 引一引:放爆竹、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拜大年,领压岁钱,吃水饺,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这些都是我们现代人过春节的风俗。那么,宋代的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同学们想知道吗?宋代诗人王安石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元日》。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春节的风俗习惯,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品读感悟打好基础。】

二、初读古诗

(一)读通读顺

1.释一释:古人用“元”表示头、开始的意思。“元日”并非现在的一般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

2.读一读:

(1)读准字音:指名读古诗,读得正确、通顺。

(2)读出韵味:试着读出诗的节奏美、押韵美。

【设计意图:解“元”字,旨在让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通过有层次地读,提醒学生每次读书都应有所收获。】

(二)读懂词语

1.学习贴士:小组合作学习,想办法理解词语。

2.组内交流。

3.交流分享:你读懂了哪些字词?你有哪些字词还不理解?

预设:

(1)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该字,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2)除:除去,送走,过去。

点拨:“除”的多种解释:①去掉:~害、斩草~根;②不计算在内:~此以外;③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用二~四得二;④台阶:庭~。

(3)岁:年。

点拨:白居易写的《草》一诗中也曾用到“岁”,还记得吗?

(“一岁一枯荣”)

(4)屠苏:指屠苏酒。

点拨: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来,全家大大小小朝东喝屠苏酒。据说喝此酒可以避瘟疫。

补充:古代人在礼仪上一般讲究先长后幼,可是只有饮这屠苏酒时是先幼后长!有诗为证:“不觉老将春共至,手把屠苏让少年。”这正是因为新春开元,年轻人又长了一岁,充满着朝气和活力。长辈们希望他们在新年里能有新的作为!

(5)新桃、旧符:都是桃符的意思。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从汉代人们就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以祈求来年平安、吉祥。而桃符被称为春联,并用纸书写,始于元代,明代才开始流行。

点拨:我们书上的彩图中就有一副春联。老师用简体字把它写出来了,你会读吗?这可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指名读)它以工整的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齐读)

(6)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光辉灿烂的意思。

点拨:看偏旁,这个字跟什么有关?古诗的语言追求精练,这里却舍得用两个字。为什么呢?重叠使用,就是为了强调太阳刚升起时明亮的样子。太阳渐渐升起,多么明亮!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我们身上,多么温暖!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学会诗中3个汉字,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出示目标1:

同学们真棒,刚才我们采用了哪些方法学会了诗中的字词?

(查字典、看插图、联系生活、查阅资料、联系旧知等方法。)

【设计意图:朗读是古诗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读应力求体现层次性。在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解决问题,掌握学习的方法,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品读感悟

(一)读出诗中“画”

1.引一引:那么古人到底是怎样过春节的呢?反复读读诗句,相信读懂古诗对你们来说并不难。

出示目标2:

读懂古诗《元日》,能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大意。

2.学习贴士:默读古诗,你能从诗中找到哪些过春节的习俗?

3.交流分享

预设一:放爆竹

(1)忆一忆:除夕夜的爆竹声,哪一时刻最响?为什么?

填一填:人们放爆竹就是为了辞旧迎新啊!这是——

出示:( )的爆竹声

(噼里啪啦 噼噼啪啪 此起彼伏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2)引一引:听,到处都是 “噼噼啪啪”的声音;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感受到的是?(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3)读一读:是啊!一年之首,万象更新,多喜庆啊!让我们欢快地读读诗句,感受万象更新的喜庆!

预设二:饮屠苏

(1)说一说:这可不是一般的酒哦,除夕之夜,人们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欢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风,品这新年第一口酒!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想一想: (人物) (表情)地说:“ 。”

【设计意图:古诗语言凝练,要让学生读懂诗句,边读边想象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

(2)品一品:这里的“温暖”是指哪里感到温暖呢?

①品味身体之暖

瞳瞳日:诗人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借着馨香的酒意,喜气洋洋地走出家门,他看到瞳瞳日普照千家万户,多么喜庆,多么吉祥!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评价:读得真好,仿佛让人看到了千家万户被这温暖的霞光照耀。)

②品味内心之暖

●点拨:

春风把温暖送进了每一户人家,每一个都感到很温暖,心里充满了希望;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祈祷新的一年里很健康。

●引读:

年轻人想到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诵道——

老年人想到来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诵道——

孩子们想到来年学习进步、成长快乐,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诵道——

(3)结一结: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呀!

【设计意图:读诗,不仅要读出诗句表面的意思,更要读出诗句蕴含的深意。通过教师点拨、引读,把文本读透、读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设三:换桃符

(1)说一说:现在的春联当然没有什么压邪驱鬼的功能,但的确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祝福的。快过年了,老师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呢?

(2)贴一贴:不同的春联适用的场合也不一样。我们来欣赏几幅,看看它们分别适合送给谁。出示:

六畜兴旺千家同乐 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农民)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生意人)

辛勤培育桃李满天下 忠诚执教春光遍校园 (老师)

勤奋学习争三好 刻苦钻研登高峰 (学生)

小结:这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不同的祝福和各种美好的愿望。

(3)对一对:你能运用春联的知识,对一对下面的春联吗?

①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

②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4)读一读:让我们带着喜气,读读诗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还复习了春联的特点,学以致用。】

4.总结归纳

(1)说一说: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所这首诗中你所看到的画面吗?

(2)结一结: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二)品出诗中“情”

1.引一引:孩子们,王安石笔下仅仅是一幅节日风俗图吗?此时他已度过了人生中第四十九个元日,每一次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年写下《元日》呢?有时候我们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后,对诗歌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出示目标3:

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聊一聊:同学们在课前都找了作者的资料,看出什么来了吗?

酌情补充: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20岁以前,随父南北各地游历,了解到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人民安康的事情。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元日》这首诗正是担任宰相之后推行新政时写的。

3.点一点: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新年新气象,他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在他的心目中,新政好像春风浩荡,势必除旧布新,迎来国家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他期待着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他坚信:自己政治改革的春天必将来临,到时定会辞旧迎新,万象更新!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你觉得哪句诗写出了王安石的心声?(总把新桃换旧符)他要用新法取代旧制度。哪个字最能表达他坚定的信心?(总)好一位胸怀远大的宰相啊!指名读好最后一句。

4.读一读: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人们的眼中之景总是和心情息息相关。新政即将推行,王安石心中无比激动。声声爆竹变得那样悦耳,扑面而来的春风充满暖意,就连那刚从冰窖中取出的屠苏酒也有了阵阵暖意。在他看来,一切都是美好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踌躇满志,这份春风得意,这份憧憬期盼诵读全诗吧。(尝试背诵)

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出示目标4:

【设计意图:一首诗隐喻一种情怀,一首诗暗藏一段历史。带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体悟诗歌的情怀,树立大语文观,帮助学生建构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

四、拓展延伸

1.引一引:真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关情”啊!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还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这里还有两首王安石的诗。诗人写了怎样的景,抒怎样的情呢?请利用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学一学。

2.学一学:(出示《梅花》《泊船瓜洲》)读一读,品一品。

交流中点拨:

《梅花》: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芬芳留香的美好品质,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

《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结一结: 这些诗都是王安石写的,却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写诗言志,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的表达,诗人是在寄情于景,寄情于诗啊!

【设计意图: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举一反三,既对已学方法进行巩固,又积累了古诗。】

五、检测完善

1.我会默写,注意书写美观。

元 日

, 。

, 。

2.我会填空,写下读诗收获。

《元日》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 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 的前景。读了 这句诗,我知道这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 的意思。

3.我会搜集,积累佳节古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落汤鸡
难忘的打针
捉迷藏
我的桔子……
一件蠢事
拔牙
多好的联欢会
我心中的秘密
制作纸筒娃娃
我的学习之路
在那严峻的日子里
雨的味道
挑野菜
第一次烧肉菜
收拾屋子
试论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教育
试论如何培养和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活力与竞争力
试论高职旅游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
提高和稳定毕业生就业率的方法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简析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新模式
试析多元目标下的博士后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
试析加强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原则
关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地方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
简析自主教学法在“电力生产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探析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浓墨重彩描绘春──教《春》点滴谈
《春》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是个对话的过程──《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春》教学实录及评点
《春》教学实录
《春》教学杂谈
《春》教学反思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实录
《春》教学反思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