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1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听写生字。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骆驼,那是因为——学生接说(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2)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非常着急。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连忙打招呼,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子招呼招呼看。
(3)商人和老人开始一问一答,谈得挺好的。可是,商人怎么突然“忿忿”地说起话来?
(4)老人详细地说出了骆驼的哪些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
(5)老人不仅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还知道骆驼的右边驮着米,左边驮着蜜,而且连骆驼的嘴里缺了一颗牙都知道,老人知道的情况可真够“详细”的。当老人说出骆驼的这些情况时,商人怎么说?
(6)正当商人充满希望的时候,老人却说不知道骆驼往哪儿去了,难怪商人要“忿忿”地说起话来。谁会用“忿忿”的语气读读商人说的话。
3、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过渡)是老人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吗?别说藏,其实老人连骆驼的影子都没见过。为了向商人说明这是怎么回事,老人讲了一段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话。
(2)“不紧不慢”的“紧”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不紧不慢的速度读读老人的话?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给句子编号,看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
(3)默读老人说的6句话,思考哪几句话是说明老人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的。
(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说明原因的,可以分为一层。
第一层就是第一句,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
第二层是重点。默读,边读边思考:老人为什么会知道骆驼的详细情况?
从哪里看出老人的观察很仔细?他到底“看见”了些什么?请用——划下来。
读划下来的内容,体会“还“、”又“的用法。
小结: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出示图),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过渡)但是光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骆驼的情况了吗?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课文中没有具体写,这就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学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浅的脚印,怎么想?
看见路的右边有米,左边有蜜,又怎么想?
这两片树叶(出示图),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为什么?
用“因为看见……所以知道……”的句式说说老人为什么能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
(6)第二层讲的是原因,第三层将骆驼该怎样去找,说的不是同一内容,而是另外起了个头,中间用什么词把这两个内容连起来?
(7)朗读这段话。
4、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看网络文学
- 未来的桥
- 亲切的鼾声
- 小学生上网利弊谈
- 让世界充满爱
- E时代网狗Tommy的自述
- 我看克隆
- 我看克隆
- 中学生上网的利弊谈
- 家乡的桥
- 我很幸福
- 一条网虫
- 未来的桥
- 莲之泪
- 桥
- 无碴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
- 模块化概念在城市轨道车辆中的应用
- 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若干问题探讨
- 英国学派与主流建构主义:一种比较分析
- 代际差别与个性制约
- 槽形梁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形式
- 城市轨道交通运用车设计计算方法
-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及其防护
-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其技术接口
- 民主如何界定了国民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方法的探讨
-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研究
- 毛泽东文革理论的得失与“现代性”的重建
- 韩国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
- 《翠鸟》教学重点
- 《翠鸟》 考点练兵 B组
- 《珍珠泉》 教案讲义1
- 《翠鸟》教学目标
- 《珍珠泉》 教案讲义2
- 《翠鸟》 写作素材
- 《珍珠泉》 重点字词意思
- 《珍珠泉》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珍珠泉》 重难点分析
- 《珍珠泉》 整体阅读感知
- 《翠鸟》 考点练兵 A组
- 《珍珠泉》 重点语句探究
- 《珍珠泉》美文欣赏 一碗水
- 《翠鸟》教学难点
- 《珍珠泉》 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