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之一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之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1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语段卡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

2.学生自主读书。

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

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课文插图,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世界闻名“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试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亚里土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现在你要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人家是不会相信的。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仔细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问些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4.进入情境,质疑研讨。

①(请—位学生上讲台)现在年轻的数学教授、著名的辩论家伽利略先生已经来到大家面前,一会儿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②质疑研讨,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A.伽利略为什么有信心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B.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C.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是否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其表现是否是“胆大妄为”、“固执”?

三、观察体验,交流评价

1.观察体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

2.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项试验说明了什么?通过这项试验,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样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3.评价:你怎样评价伽利略?该怎样认识亚里士多德?

四、延伸拓展,迁移运用

现在,如果老师把课题改成“铁球和木球同时着地”你们认为可以不可以?请大家课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样做做试验。请把你的发现以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别人,包括老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小兄弟——乌龟
春天的发现
Hi,交个朋友吧
第一次做饭
我想变成快乐的小鸟
有趣的游戏
第二次龟兔赛跑
捉迷藏
露露在家
一件小事
开学第一天
可爱的小金鱼
野菊花
节日日记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优秀班干部事迹材料范文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教育小组实践报告
校长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公共自行车系统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报告
高速交警先进事迹材料
本科函授大学生实践报告
中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大学生村官实践报告
新闻电视台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德育先进工作者事迹申报材料
如何发挥国家审计在金融风险监管中的作用(1)
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及其审计对策(1)
美国效绩审计的发展与思考(1)
剖析上市公司审计六大难点(1)
审计风险的产生和对策(1)
试论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
企业效益审计应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1)
关于审计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几点思考(1)
关于效益审计的认识与思考(1)
注册会计师常用的网络交易数据库的审计技术(1)
管理费用的财税审查方法(1)
货币资金错弊行为的种类及完善管理的措施(1)
网络经济环境下网络审计的研究(1)
网络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
试论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内在关系(1)
《苏轼词两首》中心意思
《苏轼词两首》问题探究
《苏轼词两首》结构分析
《苏轼词两首》写作背景
苏轼《定风波》的一种解读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探评
《念奴娇》教学设计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定风波》赏析
《苏轼词两首》译文
《苏轼词两首》字词解释
《念奴娇》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写作特色
并不豪放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新析
《念奴娇》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