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1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 ,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二、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三、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四、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六、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雪人
- 看机器人科普展
- 春天来了
- 我给鹦鹉洗澡
- 放烟花真好玩
- 考试
- 羽毛球大赛
- 中秋月饼
- 我的新书
- 白云顠顠 马儿肥肥
- 考试的感觉
- 我给小狗穿鞋
- 节约用水
- 扣麻雀
- 雨中即景
- 魏晋时期的法律制度有那些
- 法学辅导:夏朝的法律制度
- 应该抢救中国的法律史等
- 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添加中国法制史内容
- 法史学指导:民国的法律制度
- 我国公安法制工作创新之历史考察(1949—1978)
- 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有那些
- 法学辅导:清末的法律制度
- 陇东地区法制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 论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困境与改革
- 法学备考辅导:唐宋明清时期司法制度
- 法学指导:唐明清时期的诉讼制度
- 商朝的法律制度是什么样的
-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 法史学备考指导: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与反思
-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