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8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钯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年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载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要求】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

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

⑴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 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 理解诗词的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

(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

1、作者简介:

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学习,了解诗意。

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句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⑵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的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

(配乐朗读)

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是一副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的图画。

五、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课堂作业设计〗

1、把诗句补完整:

⑴ 绿遍山原( ),⑵ 童孙未解( )

子规声里( )也傍桑阴( )

2、请你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我会背其他描写田园的古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渔歌子》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张志和的生平资料。

2、准备优美轻柔的曲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两位宋代诗人为我们展现的田园风光,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谁能想象画面,再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

二、回顾词的特点

1、谁还记的我们第一节课学的一首词,你们还能背诵吗?《忆江南》

2、词有什么特点:

词有词牌名,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忆江南》《渔歌子》但后人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就与词牌无关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故又称长短句。

三、学习第三首词《渔歌子》

作者简介。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被贬官后,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

1、自读课文:

⑴ 轻声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对照注释,结合画面,了解诗意。

⑶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情。

2、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词《渔歌子》纠正字音。

⑵ 说诗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句意: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悠闲自得,溢于其中)

3、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谈谈你的感受:

⑴ 配乐朗读。

⑵ 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将山前高飞的白鹭、岸边盛开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鳜鱼及斜风细雨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充满情趣的渔翁垂钓图。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4、练习背诵。

四、总结拓展

1、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后,你对乡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背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23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翁卷(宋) 范大成(宋)朝张志和(唐)

绿白

鸟雨 生机 耘绩 山鹭

闲人少 繁忙 各当家 劳动场景 花水鱼 悠然自然

才了....又 未解 斜风细雨 情趣盎然

学种瓜 渔翁不归

〖课堂作业设计〗

1、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西塞山前( ),( )鳜鱼肥。

( )箬笠,( )蓑衣,( )不须归。

2、用自己的话把《渔歌子》第一句的画面描绘出来

3、快来读读下面的古诗,想想描绘怎样的画面。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小鸟
奶奶中计
春天的校园
泡泡梦
我的好爸爸
蜗牛与黄鹂
好心人
可爱的小海豚
有趣的孙幼军爷爷
我的家乡
小蚂蚁
兔兔历险记
暑假的烦恼
死亡和复活
布偶小猪
研究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下岗青工再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9年城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关于就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09年暑假环保社会实践报告
热水器行业广告投放情况调查
乡镇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非公有制造林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4综合治理先进材料(通信)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
党员先进事迹材料(街道)
徐思晨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
监督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材料
管理审计初探(1)
政府审计发展十大趋势(1)
建立政府机关内部审计制度(1)
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1)
审计监督:如何应对国库集中收付改革(1)
发挥内审职能 提高依法治校水平(1)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实施与完善(1)
美国IT审计最新进展(1)
找准定位 强化发展“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1)
关于内审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1)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思考(1)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1)
试论我国国家审计领域行政执法的问题与对策(1)
IT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重新认定(1)
积极探索 认真实践 努力做好经济责任审计(1)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一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数星星的孩子》“潜底反浮”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系列设问教学设计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之四
李吉林教学设计——《数星星的孩子》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丑小鸭》教学构想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之三
细读体验,升华情感——《丑小鸭》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讲读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