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9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就句、段、篇之间的关系。
2、体会作者一家人高尚的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教学难点】
理解: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永生的眼睛,在初读课文时我们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回忆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2、一家三人捐献角膜,你想怎样评价这一家人?用一句话概括。
3、说一个人具有怎样的品质我们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其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也可衬托出这个人的品质。
二、打开书,让我们到文中去找一找这样的语句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画在书上;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最后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交流 :
⑴ 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理解:
最珍贵:天冷时,棉衣最珍贵;最饿时,食物最珍贵;对于一个盲童什么最珍贵?棉衣,食物我们可以用金钱买到,但是对于一个盲童来说,失去光明,角膜将不能再生,而且也不能随时买到,角膜对于他 们来说是极其珍贵的。
⑵ 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理解:
有意义:人失去生命,他的器官将失去价值,如果将对于自己将要失去价值的器官捐赠给急需它的人,使自己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以延续,为社会做贡献,那将是多么的有意义。
⑶ 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父亲的想法与开头作者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父亲是多么的高尚。
⑷ 带着这样的理解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读一读。
2、多少年过去了,父亲的思想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在他病重时还不忘捐赠自己的器官尤其是角膜。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到令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并写下你的感受。
交流:
⑴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理解:美妙高兴自豪:把别人的快乐幸福看成美妙,为她家的快乐而感到高兴,并以此为自豪,可见父亲的思想境界是多么的高尚,他是多么的有爱心。
⑵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理解:骄傲:女儿也以此为自豪骄傲,可以体会到女儿的思想受父亲的影响也是如此的高尚,如此的富有爱心。
⑶ 父亲说了,也做了,言传身教影响了两代人,从温迪的眼神中作者看到父亲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⑷ 把令你感动的句子朗读出来。
3、捐赠母亲的角膜“我”不情愿,到了父亲时“我”遵从了他的遗愿,到这儿故事还没完。仅两周之后“我”又失去了女儿,在连受打击,极度悲伤的情况下,“我”主动捐赠了女儿的角膜,可见“我”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到这儿,我们看到了一家三人捐献了角膜及他们的态度,那么社会反响怎样呢?齐读这封信。
4、女儿的生命终止了,但作者仿佛看到女儿的碧眼闪烁着光芒,眼睛仍具生命力。点题:永生的眼睛。
三、总结
1、多么感人的故事,父亲的爱心给盲人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父亲的爱心感染了周围人,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来,拿出笔,拟写一份倡议书,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
2、这个故事令我们感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富有爱心、乐于奉献的人。
【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捐献角膜 “我”的态度:不情愿
母亲
父亲 遵从遗愿
女儿 主动
乐于奉献 富有爱心 高尚品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想念周公
- 我和唠叨 骗子老妈
- 快乐的Mrs.Huang(快乐的黄小姐)
- 我的爸爸
- 老妈
- QQ宠
- 不爱干净的弟弟
- 难忘老师
- 我
- 我的伟大计划
- 我的古怪同桌
- 我的妈妈
- 我们还会像原来那样快乐吗?
- 我的“疯狂”一家
- 班里四侠大曝光
- 以情入境,以问导思——我所认为的好语文课
- 作文启蒙教学初探
- 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的民事责任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高频超声特点
-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的社会心理思考
- 锅炉水冷壁管超声波测厚与不确定度
- 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结构及其培养
- 阑尾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对阑尾病变的诊断价值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腹部超声特点探究分析
- 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 对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的几点思考
- 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 试析祖父母外祖父母成为探望权主体的证成
- 结核性胸膜炎超声诊断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 《外国诗三首》教学设计[推荐]
- 《边城》教学设计2
- 《装在套子里的人》研究性教学设计
- 《祝福》教学设计3
- 《荷花淀》教学设计1
- 《祝福》教学设计5
-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学设计[推荐]
-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6
-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4
- 《祝福》教学设计1
- 《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2
- 故都的秋
- 《荷花淀》教学设计3
- 《祝福》教学设计8
-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