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9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2、教师过渡:
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3、初读课文:
⑴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⑶ 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⑷ 交流读后印象。
二、精读课文
1、过渡:
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2、学生边读边的出相关句子。
3、研读重点句子。
⑴ 要求: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⑵ 形式:
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
1、交流、讨论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2、交流讨论方法:
逐句讨论交流。讨论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三、朗读升华
1、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四、安排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为自已喝彩
- 湘西美食
- 我爱我的小台灯
- 放风筝
- 爱
- 家乡的桂花酥糖
- 垃圾
- 厨房里的大怪物
- 我爱我的文具盒
- 西安肉夹馍
- 美丽的校园
- 对话
- 气泡泡
- 野菊花
- 灭蚊灯
- 对于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中的主体角色定位研究
- 关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 试析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 试论高师声乐教师的职业素养
- 试析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引进
- 试析省域合作的教师教育的联盟化发展
- 试论高校学生工作服务路径的探索与思考
-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 试论“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 关于增强新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动因及对策
- 关于高校网络德育管理模式分析
- 关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类型与对策分析
- 关于QQ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 试析从威斯康星大学发展看独立学院社会服务
- 试析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