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4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3、了解课题与中心、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请问: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
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1、初读:
⑴ 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⑵ 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2、3自然段。
⑶ 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⑷ 再分角色齐读对话。
2、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⑴ 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⑵ 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小组读第二部分。(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⑶ 齐读第二部分。
3、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⑴ 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⑵ 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⑶ 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⑷ 分角色齐读课文,体会歌声的作用。
⑸ 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憎恨 临危不惧 热爱 应变自如 祖国 敌人 毫无惧色 坦然自若
4、再读:
⑴ 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⑵ 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执行新的任务)
⑶ 齐读“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读。
五、巩固,总结
1、找出文中其他相照应的地方。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随缘
- 第一次做饭
- 咳嗽记
- 家乡的社火
- 寒假玩欢乐谷
- 一次难忘的比赛
- 我爱你,莲花山
- 因挫折而精彩
- 一件难忘的事
- 2009年的最后一场雪
- 同学被冤枉
- 贴春联
- 作文获奖记
- 一件使我感动的事
- 神奇的凸透镜
- 浅谈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 西方文学的宗教文化传统
- 人淡如菊 2014年1期
- 惊魂血蝙蝠
- 攀岩惊魂 2013年1期
- 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之标题“莳萝泡菜”的象征意义
- 直面人生 2014年1期
- 亚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美国民族主义思潮探究
- 未解之谜 2013年12期
- 如何正确行使记者合理的采访权
- 焐暖一缕风
- 政治之外 2014年1期
- 边疆幽默在《布莱特·哈特最佳短篇小说》中的体现
- 山神庙魅影
- 黄蝎治恶 2013年1期
-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 《看戏》教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说课)
- 《军犬黑子》教学案例
- 《看戏》教学设计
- 《春夜喜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 《看戏》教学设计
- 《军犬黑子》教学设计
- 天净沙·秋(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 《看戏》教学设计
- 《看戏》教学设计
- 《军犬黑子》教学设计
-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学反思
-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 《军犬黑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