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8
《尊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在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二、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1、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3、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4、说一说: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1、纵向比较:
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2、横向比较:
将哈默与其他一群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四、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1、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2、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老师徐丽
- 快乐的WYZ
- 令我讨厌的表弟
- 有這樣一個女生..!
- 爱清洁的奶奶
- 我的同学
- 秋日
- 我恨老妈的N个理由
- 她在我心中深處
- 月光花园
- 不要养成不良嗜好
- 妈妈的爱
- 漫画贾雪
- 我的老爸
- 几个小笨笨
- 探讨透过社会心态看当代青年政治认同
- 煤炭环境保护的整治策略
- 广播调查报道的制度保障
- 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
- 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
- 分析地方财政管理体制
- 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 证券投资学的必要性
- 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
- 研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
- 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内容设计
- 研究关于国外股民的炒股文化
- 研究城区低碳和环境污染保护
- 浅论政治法律的基础及博弈
- 江总宫体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 《芦花荡》通案
-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 《蜡烛》教案
- 《生物入侵者》教案
- 唐雎不辱使命
- 《蜡烛》创意教案设计
- 《信客》简案
- 《芦花荡》创意教案设计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 《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 核舟记
-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 《核舟记》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