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8
《尊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在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二、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1、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3、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4、说一说: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1、纵向比较:
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2、横向比较:
将哈默与其他一群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四、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1、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2、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风车,转转转
- 我的自画像
- 我眼里的春天
- 最快乐的一天
- 我是一阵风
- 帮妈妈洗碗
- 春天来了
- 打针
- 新学期
- 我的家乡
- 我们爱春天
- 我的书签
- 雷锋叔叔的故事
- 下课啦
- 快乐的一天
- 论差异化经营策略在营销组合中的应用
- 浅析商业银行的一对一营销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培育权利文化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营销观念的回顾与反思
- 屋顶绿化
-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从知假买假现象谈和谐消费观的构建
- 法院适用听证程序的现状、问题与建议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调解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高校学生管理纠纷的司法介入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谈关系营销
-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制定的步骤及对策
- 金川市金山公园绿化改造规划研究
- 浅谈如何通过网络营销战略提高顾客忠诚度
- 法官、律师、当事人三者关系现状之分析_法学理论论文(1)
- 《回声》教学设计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之二
-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日记两则》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之四
- 《清澈的湖水》
-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
-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
- 《假如》第二课时
-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我是什么》片断赏析
-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清澈的湖水》教学片断
- 《父亲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