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7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朗读。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一划相关句子。
三、明确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默读课文上面的阅读提示,看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
总结归纳:
1、抓住景物特点。
2、体会作者写法。
3、积累优美语句。
四、根据要求学习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⑴ 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⑵ 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2、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
3、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五、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童年
-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 卫生委员竞选发言稿
- 难忘的童年
- 难忘童年
- 难忘的童年
- 难忘的童年
- 劳动委员竞选发言稿
-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 难忘童年
- 难忘童年
-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6)
- 少先队员代表发言
- 童年趣事
- 难忘童年(3)
- 谈川剧意境营造方式
- 莎乐美之吻:唯美主义、消费主义与启蒙现代性
- 分析我国企业品牌延伸的战略
- 浅谈转型社会下的我国社区建设
-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 超现实主义变奏与新诗语言学重构
- 关于现代大型企业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 从语言符号论角度谈“网络语言”中的非语言符号
- 俄语篇章中词汇重复研究
- 风险社会、风险冲突与科学发展观的治理
- 思想与语言\语言二重性\差别与“区
- 从现代语言学走向后现代语言学
- 谈清代川戏兴盛论
- 病程细分概念的提出及其在药品营销中的运用
- 论教材语言、教案语言和教学语言的顺向转化
- 《最大的“书”》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点问题探究
- 《最大的“书”》 重难点分析
- 《最大的“书”》 范文习作
-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1
- 《雷雨》随堂练习 巩固篇
- 《雷雨》 考点练兵2
- 《雷雨》 重点字词意思
- 《最大的“书”》 相关介绍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整体阅读感知
- 《最大的“书”》 老师语录
- 《雷雨》重难点分析
- 《最大的“书”》 知识点精析
- 《雷雨》 整体阅读感知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知识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