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1、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2、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3、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 奇、秀、险
桂林 甲天下
水 静、清、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喜欢粉笔
- 我的铅笔盒
- 做灯笼
- 华锦铭
- 我家的电冰箱
- 家乡名吃
- 我的小手表
- 加油!奥运百变小人
- 我的心爱之物
- 我的书包
- 我与字典
- 大扫除
- 让钱飘香
- 我最喜欢的一个积木玩具
- 取暖器
- 经济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微
- 从《语文学习》看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际推进
- 陕北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发展策略(1)论文
-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
- 江苏省传统制造业的判定及升级研究(1)论文
- 承包权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一创新思路
- 河南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战略构想(1)论文
- 亲子鉴定之法律思考
-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1)论文
- 从产业组织看广东工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1)论文
- 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 推进深圳总部经济发展的构想(1)论文
- 关于体育课程经验资源的理性思考
- 辽宁省就业压力分析及其缓解策略探讨(1)论文
- 论商业秘密权的性质
- 刘向
- 《唐雎不辱使命》写作上的特色
- 战国时期“士”的理解
- 一幕“折服秦王”的荒诞剧──《唐雎不辱使命》考辨
- 《唐睢不辱使命》鉴赏分析
- 《唐雎不辱使命》时代背景
- 专诸刺王僚
- 《战国策》
- 报严遂聂政刺韩相
- 课本剧:唐雎不辱使命
- 《唐雎不辱使命》导语设计
- 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
- 《唐睢不辱使命》中的说话技巧
- 《战国策》──长短纵横之术
- 要离刺庆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