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1、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2、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3、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 奇、秀、险
桂林 甲天下
水 静、清、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照片里的故事
- 我向往的地方--西沙群岛
- 养鱼
- 我们的校园
- 变化多端的云
- 公园里的花
- 宽容让我进步
- 打针
- 举世无双的宝贝——我
- 偷偷摸摸的看电视
- 新世纪广场
-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 我喜欢的声音
- 家乡的小枣
- 变废为宝
-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性质的再思考 _民法论文(1)
- 再论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_民法论文(1)
- 民事诉讼视角下个人独资企业债务的承担_民法论文(1)
- 网上消费者个人诚信危机探析 _民法论文(1)
- 中国民法典的基本理念_民法论文(1)
- 论《民法通则》与《物权法(草案)》的合宪性_民法论文(1)
- 论我国破产监督人制度的设置思路_民法论文(1)
- “抢媳妇”现象刍议_民法论文(1)
- 信息公开、知情权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_民法论文(1)
- 论一般人格权的立法模式_民法论文(1)
- 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运用之我见_民法论文(1)
- 中国个人数据保护立法的现状与展望_民法论文(1)
- 我国现代商号制度的完善_民法论文(1)
- 韩国民法上的传贳权制度_民法论文(1)
- 析垫付责任_民法论文(1)
- 《荷花》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 《阳光》教学设计
- 《找春天》口语交际课
-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凡卡》教学谈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思路及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