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0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导练目的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同时理解“荡漾”、“波澜壮阔”、“水平如镜”、“无瑕”、“翡翠”等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1~2自然段,体会漓江水的特点,赞美漓江水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3、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有次序地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并能仿写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能熟读成诵。
【导练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漓江水的特点,赞美漓江水的美。
【导练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游览胜地参观,好吗?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来作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乘上隆隆的飞机,穿过密密的云层,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请你们睁开眼睛,看!我们已经到了什么地方?(老师引导的同时播放着音乐,此时画面出现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桂林在我们祖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因为这里山青、水秀、石奇、洞美,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1、说说“甲”是什么意思?
2、再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奇异的风光。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使学生在图文声并茂中整体感知全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感受美,激发求知欲望。
1、学生边欣赏课文边想:桂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2、理清文章脉络:
⑴ 课文写桂林山水那么美,是分几部分来写的?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
⑵ 理清课文的结构,看看作者如何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以填空的形式完成上面的题目:
①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这篇文章可分_______段:
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写了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第三段:总起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桂林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深入学文,体会感情
桂林的山水真的很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绘这旖旎的桂林风光的。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观看荡舟漓江上的录像,并配以课文录音。
⑵ 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山水?请有画出句子。
⑶ 引说:
正是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们(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可以说我们是慕名而来的。现在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先来观赏漓江的水。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观察录像中的漓江的水,问:
漓江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特点?
(有图画或录像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和风光旖旎的西湖,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和“水平如镜”,分析后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却从没看见地漓江这样的水”一句 )
⑵ 作者是怎样写出了漓江水之美的呢?它有着什么特点呢?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圈出有关的关键词语,想想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的?
出示第二句话,体会三个分句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水是那么纯,那么可爱。释“无瑕裴翠”。
⑶ 句子比较,体会A、B两句哪一句好?B、C两句哪一句好?C句为什么好?说说好在哪里。(用同样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描写漓江水“清、绿”两句)
① 漓江的水很静。
②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③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⑷ 指导朗读第二句话,注意“啊”的读音以及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用赞叹的语气,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⑸ 读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写作者游览漓江水的什么?说明了漓江水怎么样?
(分析后指导朗读)
⑹ 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漓江的水真美呀!课文先拿大海、西湖的水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然后用一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最后还写了人的感受,你能按这样的顺序把这段文字背下来吗?
四、仿写训练,读写结合
1、比较下面句子,说说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⑴ 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啊!
⑵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2、照样子,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例:漓江的水很绿。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⑴ 公园里的花多香:
公园里的花___________,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节日时街上的人真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妈妈的手真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美丽的漓江水,体会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并进行了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同时还学习了作者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并能仿写句子。下节课,我们再去欣赏“桂林的山”。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自学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大海(波澜壮阔) 静
漓江的水 清
西湖(水平如镜) 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场生动的演习
- 在雨中
- 一次购物
- 可爱的小金鱼
- 我家的小金鱼
- 用米来做画
- 淘气的小花猫
- 难忘的“宝翠”
- 假如
- 可爱的西红柿
- 桃花
- 富华游乐园
- 打口袋
- 吹泡泡
- 给姥姥洗脚
- 浅谈语文“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
- 语文课堂中教学细节的把握策略
- 《池上》《小儿垂钓》课堂教学谈
- 如何设计语文课堂书面练习
- 探讨让话题设置紧贴文本而行
- 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台湾的蝴蝶谷》课堂教学谈
-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 浅论学习过程中的生本元素
- 教、学、评一致的写字教学的有效探索
- 语文课堂提问与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例谈
- 浅谈整体解读语文教材中的动物
- 对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浅探
- 以训练表达为主线的多层对话
- 8、蒲公英
- 葡萄沟
- 玩出了名堂
- 9、三袋麦子(第一课时)
- 找骆驼
-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
- 江上渔者
- 6、西湖 (第二课时)
- 8 蒲公英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一
- 6、西湖 (第一课时)
- 李时珍
- 秋天的雨
- 琪琪的心事
- 7、拉萨的天空(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