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电脑打水印
- 我的上网了
- 一个特殊的春天
- 老鹰捉小鸡
- 我喜爱的铁甲玩具小狗
- 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 国庆节
- 快乐的一天
- 不该发的脾气
- 学捏饺子皮
- 热闹欢腾运动会
- 第一次买东西
- 踢毽子
- 老鹰捉小鸡
- 洗碗
- 关于BRT和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
- 轨道交通换乘站自动化系统方案
- 华盛顿轨道交通的建设历程
- 羌笛音乐文化
- 基于交通分配算法的城市客运方式划分研究
- 普契尼歌剧创作特点
-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整孔箱梁架设施工技术
- 对国内音乐研讨的思考
- 浅议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区间活塞通风
- 北京地铁五号线曲线斜拉桥设计
- 慢起慢落时磁浮车辆与钢轨道框架耦合共振分析
- 城市轻轨高架桥连续箱梁时效变形试验
- 析王建中钢琴作品的和声手法
- 大跨度箱涵桥顶推施工技术
- 华侨音乐家储望华钢琴作品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笋芽儿》教学设计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
- 《画风》教学设计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 《丑小鸭》教学设计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 《日月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