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在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情分析】
叶圣陶、肖复兴两位作家,学生都较陌生,应引导阅读有关资料和作品,对他们进行了解。
【教学理念】
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已知经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二、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读后谈收获。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
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3、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三、默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新新。
2、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5、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五、学习小组交流
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六、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1、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2、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3、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4、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三、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四、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五、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六、人物评价
1、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2、说话练习: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的人。
(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
叶圣陶
↑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
堪称楷模
【相关作业】
1、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2、语文活动:
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
(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⑴ 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⑵ 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⑶ 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缺失
- 马啸
- 《我的老师》内容梗概
- 我长大了?
- 奇怪的明朝皇帝
- 自我介绍
- 世界上最啰嗦的人
- 秋琳历险记
- 改写《牧童》
- 好为人师的爸爸
- 我的老妈呀
- “游泳”记
- 我的爷爷
- 以前的班主任
- 回报
- 研究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
- 分析城市传统文化在滨河步行空间的打造
- 分析城市经济发展与物流的关系
- 浅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 探讨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探讨儒家“以德治国”的现代意义
- 浅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策略
-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与影响
- 思考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
-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历史逻辑
- 分析小学低段计算水平现状
- 文化差异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 浅论中国经济理性繁荣的内在逻辑
- 探寻根文学之传统文化
- 研究对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发展
- 初中四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 中国石拱桥
- 核舟记教案
- 白杨礼赞
- 苏州园林
- 《邓稼先》教学设计2
- 中国石拱桥
- 斑羚飞渡
- 《白杨礼赞》
- 《核舟记》教学设计2
- 松鼠
- 芦花荡
-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 《公输》教学设计2
- 看云识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