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5

《搭石》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搭石》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朴素的美,一条小溪,几块石头,一群人从文本中缓缓走来,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设计思路】

1、只有品析式的教学风格才能与文本和谐美相得益彰,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指导学生落脚在一个“品”字,而要收获在对平凡美的体悟与认同上。

2、尊重学生认知,关注个性体验,引导学生思维,创设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初识搭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交流。

4、补充:

文中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三、研读课文,自主品位

1、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交流品读:

⑴ 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一行人走搭石的相关句子。)

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想象感受音乐美和画面美。

指导朗读: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读出诗一般的意境。

⑵ 出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相关句子。)

帮助学生理解: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指导朗读。

⑶ 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年轻人和老人走搭石的相关句子。)

3、理解“伏”和“理所当然”两个词。

4、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敬老。)

5、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6、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四、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写一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大战
可爱的表弟
冬天美丽的校园
受伤的小鸟
我们要有责任心
学溜冰
聪明的高尔基
喜羊羊与灰太狼新传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今天我执勤
打雪仗
秋天的早晨
我喜欢鹅卵石
特别难忘的日子
一次有趣的实验
宣教部巾帼岗事迹材料
行政执法分局先进集体事迹
2009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高中教师暑期培训学员感言总结:盛夏的果实
教师技能培训总结有感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学生干部培训总结
高中教师暑期培训学员感言总结:未曾遗失的美好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
寒假农村社会实践主题
小学生寒假实践报告
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
工商局纪检书记先进事迹
海尔名牌战略解析
市场营销观念的50年变迁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综述基本理论论文(1)论文
试论国家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投资组合分析
企业发展新趋向
大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的比较
有关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1)论文
通用电器公司法
波士顿咨询集团法
企业新业务计划的实质与内容
寻找管理的真谛基本理论论文(1)论文
对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探讨(1)论文
有关我国新准则要素定义与会计等式的思考(1)论文
企业网络营销六策略
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理解词语-《蜜蜂引路》词语教学
“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的探索——《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及评析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在“对话”中品味语文──《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让学生轻松写下春天里的发现——人教版二下“语文园地一”的“写一写”教学设计
《动手做做看》教学建议
《动手做做看》文本解读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初探
《春的消息》教学建议
《蜜蜂引路》习题精选
语文有效对话中要披文入情——《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