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6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5、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生字,长城图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出示课件长城图,简介长城;揭示课题
简介──对于长城,同学们了解多少?
(请学生先说)
师简介──要点:
知道长城修筑年代的久远,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是中国人民的骄傲等。
揭题,读题。
二、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
要求自学生字新词,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一起读:
要求互相正音,读通课文。
三、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了解“崇山峻岭”“屯兵”“盘旋”等词的意思。
2、课文:
指名读,结合正音。
3、让学生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四、学生再读课文──读通、读熟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自然段大意;质疑释疑
1、读课文,形式由学生自己选定。
2、默读,要求:
⑴ 思考: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注意一二自然段作者的观察点。)
⑵ 用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等:
批注上自己不懂的,想要解决的问题。
3、同桌之间或四人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4、反馈学生默读思情况及质疑情况,师视情引导、评价。
5、让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写字
再认读生字;简单指导,学生动笔写。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思考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及课后第二题。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教学的过程努力做到“以读为本,以情为线”。做到以读导情,以读悟情,以情激情,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想象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与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出示课件长城图,揭示课题、读题。
二、让学生自由读一遍课文,为后面的读文学习打下基础,回顾初读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
分段指导阅读:
1、第一自然段:
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读,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长”及气势雄伟的特点;初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自个选择读的方式练习读;师巡视指导。
⑵ 指名读,齐读等,适时评价引导。
⑶ 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2、第二自然段:
目的: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男生和女生交替着读,初步了解内容。
⑵ 学生默读,想一想:
每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先同桌互说,再指名班级交流(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及构造特点)。
⑶ 质疑。
(让学生了解长城此结构特点的作用,从而感受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⑷ 通过引读,加深理解。
3、第三自然段:
目的:
通过读与想象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⑵ 通过引导读,再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⑶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带点词“多少”“才”,理解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万里长城。”
让学生感受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第四自然段:
目的:
通过读与说(议)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齐读。
⑵ 根据课文内容(可引导从一、二、三段找一找)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⑶ 让学生同桌互说,再在班级交流。
四、总结
1、出示名人赞扬长城的语句,让学生读,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五、作业
1、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为长城写一个导游词。
3、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等资料互相交流,进一步了解长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令我敬佩的妈妈
- 摸河蚌
- 夜
- 再见了,螃蟹
-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 假文盲
- 新新校园
- 再见了,我的小学老师
- 鱼儿的遭遇
- 云台花园
- 骄傲的爸爸落败记
- 诚信,永不凋谢的心灵之花
- 假文盲
- 蜘蛛
- 我爱我家
- 实习日记连载(4)
- 实习日记 教育实习
- 大二暑假美的等家电企业实习报告--XX年(1)
- 金工实习报告
- 大三暑期实习报告
- 城市与区域综合实习报告
- 实习日记连载(3)
- 数学专业实习总结
-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 暑期“三下乡”实习报告
- 实习总结 范文
- 网络中心实习报告
- 电算化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要求 附范文
-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 电视台实习总结
- 从英式词汇透视英国文化
- 苏格拉底之死与西方文化宿命
- 几种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联想及翻译
- 感受英国的文化与教育
- 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中西方教育思想比较
- 走进英国文化奥林匹亚
- 信息技术与西方文化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 中西方文化观照下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婚恋观
- 融合而非迎合:黑泽明影片中东西方文化特征
- 西方文化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应用
- 《哈利·波特》与西方传统文化
- 独立于西方文化的中国现代戏剧
- 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 英国崛起的政治文化基础
-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途径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做了一回“东施”──《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例谈
- “雪中送炭”非下雪不可吗?──《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以读激情,以情悟文──黄艳碧老师《再见了,亲人》教学析议
- 读中悟情“细”中品意──《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打电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