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案例】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有两大成功之处:
〖片断1〗
教学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长城的图片。学生看后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师:你能告诉我,你看到了有关长城的一些什么吗?
生:我看到了长城很长。
生:我要是能去亲眼看看该多好啊!
……
我趁机打出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运用图片的直观和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长城的,他们的主动意识就尤其强烈,为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奠定了基础。“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我已经做到了。)
〖片断2〗
师: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
生:垛口、瞭望口、射口。
师:你能在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吗?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来说。)
垛子: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齿形墙总的称为“垛口”
师:请你们来画一下示意图,好吗?
指名上台画,并集体评议。
(这一环节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课前我一直担心显学生画不成,结果我找了三个同学上讲台上画,全对了,我想这是图文结合的效果。)
【本节课不近人意之处】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本着以读为本,让学生自读──评读──齐读,使学生从文字上体会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长城修筑的不易,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很多血汗,激情朗读前,我插叙了“孟姜女的故事”,本意是让课堂添加些色彩,但结果远在我想象之外。
此时,课堂基调却突然变了。学生听后“啊呀”了一声,在下面小声说:“秦始皇真残酷。”我立即感觉到情感注入错了,孩子们只看到了秦始皇的残忍,于是我立即又补叙了秦始皇是为抗击外敌而修长城,为的是保卫国家安全,可是,这些补充也没能扭转什么,当课末我让学生说“学了课文,你想说什么?”时,学生大多都是围绕秦始皇对劳动人民的残酷而谈。没办法,本来“拓展延伸”中我想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知识和资料,以《中国人民的骄傲──长城》为题出一期板报,不得不改成“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还是其他什么呢?让学生收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文章,准备下一节课开辩论会。
【教后反思】
在这次教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图文结合(视频资料与课文语言结合)的效果是不可忽视的。同时,我更感受到补充材料对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的重要作用。一旦引导不当,会适得其反。如果在课前我能预想到学生会出现这一情况而“防患于未然”,那么,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不会是这样的了。课后我一直很后悔,是不是不该插叙那个故事,本文情感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是不是偏离了情感目标?可我设计此环节的本意不是这样的,哎,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浅谈建筑师的培训与激励
- 无机房的电梯顶层高度和低坑深度计算
- 国内五所“低调”的百年高校及优势专业
- 关于土木同学考研和立马工作的犹豫
- CAD建筑制图的规范和技巧
- 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 浅析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有效方式探索
- 教你看建筑水电安装图
- 浅析工程建设中应有的环境伦理思想
- 土建资料员个人工作总结
-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探讨
- 项目建议书的概念
- 浅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与捣实
- 工程项目经理部的十大员主要职能
- 浅论建筑工程整体地面的施工
- 《雷雨》 写作指导
- 《雷雨》教案讲义1
- 《雷雨》 训练素材
- 《雷雨》 相关介绍
- 《雷雨》 范文习作
- 《雷雨》 重点问题探究
- 《雷雨》 重点字词意思
- 《雷雨》教案讲义2
- 《雷雨》老师语录
- 《雷雨》 考点练兵1
- 《雷雨》 重点字词梳理
- 《雷雨》 考点练兵2
- 《雷雨》随堂练习 提高篇
- 《雷雨》 趣闻故事
- 《雷雨》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