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7
《长城》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理念】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是值得探索,下面是我做的一点尝试。
【教学流程】
一、交流信息,资料共享
师:同学们,在我国有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它自公元七八世纪开始修筑,延续不断地持续了2000多年。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齐答:长城。
师: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由于各种原因我想你们肯定没有去过长城,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来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反思〗
教师借用资料激情导入,让学生对长城有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研讨课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当导游,感知课文
1、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明白处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3、师:看来大家的感触和老师一样,这篇《长城》真是景奇文美呀,谁愿意充当小导游,把长城介绍给大家?
生:试着解说,教师提醒字词读音并帮助梳理解说词的结构。
4、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初步读出语言的灵魂感,然后在全班自由展读,互评提高。
〖反思〗
根据课文内容生成解说词,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握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同时又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材料的能力。
三、观察远景,感受雄壮
1、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
(学生在描绘长城的雄伟时,教师提示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
2、师:同学们的描述各有特色,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齐读文中作者描述长城的语句。
生:齐读第一段。
师:你们能在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长城从远处看的模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蜿蜒盘旋 像一条长龙
3、范读: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蜿蜒盘旋”通常被用来描写蛇的模样,作者在这里却说长城像条龙,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从龙字中体会出作者对长城的敬重之情。)
〖反思〗
对照插图读文,让学生对长城的外貌有一个整体印象,并通过抓住“蜿蜒盘旋”,“像一条长龙”等词语初步从读中悟情。同时也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放权学生,并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的。
四、近看长城,分析结构
1、师:出示课件,作者又来到长城的脚下,对长城进行了一番近距离的考察。我们接着看课文,看看作者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建筑?
生:读书后回答。
教师板书:
长城的高大坚固 城墙顶 外侧的垛子 城台
2、师: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生:交流回答:第一幅图观察点在远处,即在长城外;第二幅图观察点在长城上。第一幅着重表现长城的“长”;第二幅图着重表现长城的“高大坚固”。
(让学生明确: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由远景推倒进景,由第一段自然过度到第二自然段。)
师:该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上面的交流很自然回答到:过度作用。)
〖反思〗
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同时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而且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五、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思考:
⑴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为什么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提示:
要重点体会“站在”、“踏着”“扶着”、“想起”这四个动词的作用,明白这是作者触景生情而自然展开的联想。
⑵ 师:为什么说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让学生抓住“血汗和智慧”“凝结”重点词语来展开想象。)
生:因为:
① 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 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③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 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⑶ 学生读第4段:
说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生:小组合作讨论:因为:
① 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
② 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
③ 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齐读课文第3、4段。
3、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师:长城是我们的骄傲,现在我们共同唱起国歌来结束本文吧!
〖反思〗
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再用语言激情去感染,带动学生,学生在文本中感悟激情。最后让学生齐唱国歌,这样学生在歌声中很自然的就感受到长城的伟大,同时也激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热爱的情感,情感得到升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令我敬佩的妈妈
- 摸河蚌
- 诚信,永不凋谢的心灵之花
- 云台花园
- 我爱我家
- 假文盲
- 新新校园
- 蜘蛛
- 再见了,我的小学老师
- 骄傲的爸爸落败记
-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 夜
- 鱼儿的遭遇
- 假文盲
- 再见了,螃蟹
- 网络中心实习报告
- 数学专业实习总结
- 实习总结 范文
- 电算化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要求 附范文
- 电视台实习总结
-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 实习日记 教育实习
- 城市与区域综合实习报告
- 大三暑期实习报告
- 金工实习报告
- 实习日记连载(4)
- 实习日记连载(3)
- 大二暑假美的等家电企业实习报告--XX年(1)
-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 暑期“三下乡”实习报告
- 感受英国的文化与教育
- 信息技术与西方文化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 从英式词汇透视英国文化
- 几种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联想及翻译
- 苏格拉底之死与西方文化宿命
- 中西方文化观照下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婚恋观
- 西方文化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应用
- 融合而非迎合:黑泽明影片中东西方文化特征
- 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中西方教育思想比较
- 独立于西方文化的中国现代戏剧
- 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途径
- 《哈利·波特》与西方传统文化
- 英国崛起的政治文化基础
- 走进英国文化奥林匹亚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读中悟情“细”中品意──《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做了一回“东施”──《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例谈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雪中送炭”非下雪不可吗?──《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
- 以读激情,以情悟文──黄艳碧老师《再见了,亲人》教学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