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0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空隙、拂过、漾起”等词语,朗读课文,能背诵二至四自然段。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时,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爬山虎的挂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爬山虎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墙上爬的。
二、整体入手,感知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全文,回顾主要内容。
三、自学赏析,品读积累
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体验,发挥学习自主性。
师:批划出课文当中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读自批注,再在组内品读赏析,交流感受。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组汇报,师适时指导发言、引导组织。
如:
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我给大家读一读。“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得,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句话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排列的,我抓住了“一顺儿”“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说明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很茂盛,排列得很整齐。我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感情朗读,师做适当指导训练。)
师:就像这位同学这样交流、汇报。还有谁对这一段进行补充?
(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一部分一部分有条理得汇报)
再就其它段落、其它部分进行交流赏析。
师适时板书,以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纲要,把握全文要点。
四、朗读背诵,梳理整体
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知道学生背诵第2至第4自然段。可以借助板书。
五、课外延伸,仿写练笔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仿写一种植物,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致2008年北京奥运的一封信
- “活雷锋”
- 嘴和鼻子的争论
- 特别的洗澡间
- 敢于向命运挑战
- 好书是我的朋友
- 剁好了的甘蔗
- 圣地延安
- 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封信
- 给学校的一封建议书
- 建议书
- 飘摇的梦
- 打雪仗
- 我爱集邮
- 亲爱的老师
- 能源管理机构亟待改革-综合新能源论文(1)
- 中国煤炭中长期供需分析与预测-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发展分布式能源-解决问题的关键-综合新能源论文
- 热电冷/冰电池联合循环-综合新能源论文(1)
- 浅谈蒸汽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综合新能源论文(1)
- 热电联产与小锅炉改造-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分布式能源与建筑的融合-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减人增效 提高热电厂竞争力-综合新能源论文(1)
- 热电特快信息(41)-最新热电机组装机容量-综合新能源论文
- 跨越式节电措施可解中国“电荒”-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构想(总报告)一-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剖析供热收费难-综合新能源论文(1)
- 让达不到节能标准的空调退出市场-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对电采暖应进行全面的科学论证-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我国热电联产事业-综合新能源论文(1)
- “伤心秦汉经行处”试解
- 苏轼的文学成就
- 关于苏轼及其代表作
- 关于“闻笛赋”“烂柯人”
- 怀古诗
- 《诗词曲五首》疑难剖析
- 《水调歌头》的三个特点
- 谈杜牧七绝诗的艺术性
- 《诗词曲五首》作者简介
- 文天祥及宋元之际的诗人
- 品味诗歌意境的教学建议
- 论苏轼的创作
- 读到之处:从东坡词看苏轼的人生思考
- 文学常识:散曲
- 文天祥在九龙湾写下《过伶仃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