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5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庐山的挂图。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指导学习第二组课文的单元导读,单元主题是:在观察中学会思考。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的观察先锋队,在宋代诗人苏轼的带领下,来到江西省的庐山参观。
认识苏轼,擅长写祖国的大好河山。(知作者)
二、学诗文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苏轼最爱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差不多一千年前,苏轼游览了庐山,他很认真的观察了庐山,发现庐山险峻和柔丽,它的雄奇秀险令苏轼感触很深。于是就写下了这首《题西林壁》。
(解诗题)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请个别同学朗读诗歌。自有朗读,理解诗句中的字词。
学生对字词质疑,学习小伙伴互相解决,或者由老师解决。
(抓字眼)
出示庐山图。请观察庐山,你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我站在远处看,庐山 ;
我站在近处看,庐山 ;
我站在高处看,庐山 ;
我站在低处看,庐山 。
(怎么看都看不清庐山的真面)。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交流对这句诗句的看法。
反复朗读诗句。注意停顿,节奏,和快慢。
三、回忆总结刚才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悟诗情,多诵读。
四、作业
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悟诗情,多诵读。
二、按步骤学习《游山西村》
1、解诗题,知作者:
作者当时罢官闲居,住在浙江的三山乡。文中指的“山西村”指的就是三山乡的村落,这里的风俗很有意思。
2、抓字眼,明诗意:
学生朗读,注意节奏的处理。
质疑,理解这首诗中的每一个字的意思。
(莫:不要。腊酒:腊月酿的酒。豚:猪。疑:以为。)
朗读两句诗,理解,诗人和朋友一起来到了三山村,受到了很热情的接待。淳朴的村民,用什么来招待他们?
(酒、猪、鸡)
诗人和他的朋友,对这样的招待,高兴吗?从哪里看出来?
还想到了什么?(来的路上……)
教师边译,屏幕右边依次显示“莫笑腊月里农家的那一杯浑酒,丰年有足够的鸡和猪把客挽留。”、“一重重山啊一道道水,好像是无路可走;谁知花明柳暗又一个村庄在前头。”
3、悟诗情,多诵读: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指导学生运用古诗名句,练习说话。
(做作业、弹琴等)
4、指导学生诵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奶奶
- 我的数学老师
- 咱们家的“足球迷”
- 新的语文老师
- 我有一个“林妹妹”
- 逃避吃药三大招
- 妈妈减肥
- 左岸精灵
- 其实,我很满足
- 怪老师
- 父母的争吵
- 爱的真谛
- 最甜的糖
- 父亲的脾气
- 难忘的何老师
- 动作语言:提升数学课堂的魅力
- 推敲数学语言,发展数学素养
- 发展学生数学语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高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有效追问,演绎数学课堂的精彩
- 用生活丰富数学课堂
- 从教学“椭圆的标准方程”谈数学高效课堂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
-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 小学数学“自学双疑式”教学初探
-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 生本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风筝》教学设计
- 山市
- 济南的冬天》教学简案
-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导学设计
-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 我的信念(教案)
- 《紫藤萝瀑布》简案
- 《紫藤萝瀑布》教学简案
- 济南的冬天
- 《散步》教案
- 《散步》教学设计
- 《春》教学设计
- 紫藤萝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