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4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和群鸟纷飞的活动场面。
2、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走进了“鸟的天堂”,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次看到了大树,第二次看到了鸟。
2、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榕树怎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读这个问题。
二、学习探究,体会大榕树的特点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中有关描写大榕树的段落,找到问题的答案。
2、交流: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⑴ 指名说一说,并到黑板上板书。
⑵ 把上述词语进行归类。
3、这些词语都概括出了大榕树的特点,那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4、交流,重点理解: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了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⑴ 你读懂些什么?从哪里读懂的?
(理解“一簇”、“颤动”)
⑵ 指导朗读。
5、归纳榕树的特点。
(大、茂盛)
⑴ 那么大的榕树,那么茂盛的榕树,你觉得怎么样?
(美)
⑵ 指导朗读: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三、自主感悟,激发环保意识
1、你觉得这儿会成为鸟的天堂,还有其他原因吗?从课文的句子中找找相关答案。
2、交流:
⑴ 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
(土地湿润,有利于万物生长。)
⑵ 一个朋友拨着船,让它缓缓地流到河中间去。
(环境优美)
⑶ 有湖,食饵丰富。
⑷ 农民不允许人去捉它们。
(环保意识)
四、学法迁移,领悟“群鸟纷飞”
1、看来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2、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句子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3、交流:
⑴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到处”指哪些地方?
⑵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 你读懂些什么?
(种类、动作)
② 能不能这样说:
有的大的、有的小的、有的花的、有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 指导朗读。
4、作者置身于鸟的世界,为什么只这么一点有关鸟的句子?
⑴ 我的真是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看漏了那只,看见了那只,第三只又飞走了。
理解:
“应接不暇”的意思,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指导朗读:
读出欣喜,读出鸟的活泼可爱,读出鸟的多。
⑵ 除了写鸟的多,还写出了什么?
一只画眉飞出来,给我们的掌声一惊,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
(读出鸟的欢快)
五、课堂小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喜欢的老师
- 自谈母亲的感受
- 我们的新老师
- 我的同学杜菁楠
- 我的同学霍达
- 说说我自己
- 让我难忘的一件事
- 我的妈妈
- 我的同学张翼飞
- 幸福就在我身边
- 我的同学李岩
- 让我感动的一个人物
- 老师笑了
- 苦了现在的孩子,让他们放松起来
- 我们的倪老师
- 史上最“纯”电动车
- 从《青旗》报看蒙古族家庭教育与女子教育
- 如何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走进社会
- 城管打人行为性质分析
- 洪小文 科学家谈论黑科技
-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符号化特质
- 个体化精神的推动&超越时空的探索
- 浅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张歆艺 太直爽会惹麻烦 却能带来真朋友
- 传统与现代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 陕北方言独特的语音
- 精神是自由来去的光
- 戛纳style
- 浅谈新加坡在海峡两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 物权与债权保护方法之比较
- 《蟋蟀的住宅》语言训练点分析及设计思路
- 导以最基本的语文规律
- 在生命的体验中升华
- 语文应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方向
-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 语文新课程课改总结
- 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环境
- 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
- 两头在课堂,中间在课外——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
- 高三语文老师的最后叮咛
- 电视节目优秀创意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 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文化类”选修课程的比较
- 运用“六化”落实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 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的变革与实践
- 反思语文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