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之一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之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31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前准备

观看电影《小兵张嘎》电视《红楼梦》《儒林外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你们看了《小兵张嘎》后,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老师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如“擞”,应读“sǒu”,不要读成“shǒu”;“绽”,应读“zhàn”,不要读成“zàn”,也不要读成“dìng”;“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

3.思考:文章的主要写了什么

4.组内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1.再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读后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

2.播放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

3.再次模仿小嘎子的动作

4.谈谈:读了课文,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

出示重点语句: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两个人走马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仰面朝天。

写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小组交流,这些语句体现了小嘎子什么样的性格,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组内进行朗读,各组推荐最佳选手进行比赛。

2.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怎样刻画人物呢?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吝啬鬼的典型。至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得意,

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这篇短文采用的是内心自白法。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这种写法最能清楚在表明人物的心迹。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句心理描写。

五、拓展

阅读《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一个人,在临死时,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师:我们看看吴敬梓是怎样描写临死地主的?你们快速读课文。

2.简介《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简介吴敬梓

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正音

3.交流:短文主要写了什么?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三、再读课文,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师范读课文,生想象画面: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2.交流,达成共识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出示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学生反复读这句,思考:他可能说什么?心理想些什么

3.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派小组同学上台读。老师巡视。

读读评评,直到读好为止

四、体会写法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和《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两篇短文都刻画了人物形象。前者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后者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吹泡泡
快乐的生日会
球玩田野
秋景
美丽的秋天
再见了,小鸟
美丽的南国热带花园
小白兔“白白”
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学骑自行车
秋天里放风筝
我的业余爱好
我家养的金鱼
快乐的生日
星期天去草地玩
社区社会实践报告
新员工入职培训总结
IT专业中专生的毕业总结范文
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网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领雁工程小学校长培训总结
2012年酒店管理培训学习工作总结
团市委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事迹材料
大学生毕业总结:我的青春纪念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总结
第五届团学组织干部培训心得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县农村信用联社团总支先进事迹
中专生的毕业总结参考
武汉投建SHOPPING MALL的实证分析
企业两种合并会计方法比较和选择财务分析论文(1)论文
啤酒企业制定经销商政策之我见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初探财务分析论文(1)论文
从企业的安全性谈偿债能力分析财务分析论文(1)论文
披露抑或确认
管理中的营销战略
泛系会计控制观研究财务分析论文(1)论文
21世纪营销大变革
刍议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
企业财务分析评价初探(5)财务分析论文(1)论文
营销管理是突破中小企业销售瓶颈的关键
负重前行的中国银行业
论未来财务报告 (3)财务分析论文(1)论文
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及启示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对比感悟 提升文本价值取向──《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