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2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九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难点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题解。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提示学习课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①写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点。
②课文是由三个独立完整的故事结构而成,写的是两个人物间发生的事,学习时还应抓线索以理解三个故事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二、指导分段
1.通读全文,考虑分段要求。
2.讨论分段。重点研究二、三两段间过渡段的归属,要从内容和逻辑关系上理解。
三、讲读第一大段
1.轻声朗读,读后说出小标题,写谁。
2.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3.讨论:从三层内容的叙述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4.小结。
①这个故事为什么叫“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么能完璧归赵?
②挖掘蔺相如的思想品质。
③设疑。这个故事与下文有什么联系,与全文有什么关系。(围绕线索考虑)
④归纳学法(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抓人物特点)。
四、用学习第一大段的方法学习第二大段,考虑怎样理清情节,抓人物特点
五、作业
继续阅读二、三两段,并思考学习第一大段结束时的设疑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学习本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及蔺相如的特点。
二、讲读第二大段
1.说出本段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写谁的。
2.默读,并理清故事情节,抓人物特点。
3.讨论:渑池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蔺相如是如何斗争的?表现了蔺相如什么品质?赵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思考,暂不作答。这个故事还是写蔺相如,与其他故事有什么联系,与“将相和”有什么关系。
三、讲读第三大段,先小声朗读后讨论
①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主要写谁,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
②从蔺相如对廉颇的步步退让中,进一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③廉颇为什么能负荆请罪,廉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④故事的结果怎样。
四、讨论(搞清联系)
1.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2.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3.练习归纳中心思想。
五、作业
1.熟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
2.复习生字,练习要求听写的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各部分内容及小标题,进一步明确各部分间,各部分与整篇的关系。
二、通读全文,准确归纳中心思想及人物特点。
1.中心思想:课文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以及他们从国家利益出发,加强团结的精神。
2.人物特点:
三、字词练习
1.讲讲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个成语的理解,练习造句。
2.听写词语。
四、作业
1.复习本文,重点复习人物特点和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习类似文章的方法。
2.预习下文,要会读,并考虑课后问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堂·吉诃德新传
- 爱因斯坦复活之后
- 风雨任平生
-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 美丽的错误
- 感受鲁迅
- 妈妈,您听我说
- 英雄
- 至圣
-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 忧劳可以兴国
- 我心目中的春
- 妈妈,您听我说
-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曹操
- 我心目中的春
- 艺术类高考声乐教学的误区
- 南京地铁列车车轮踏面非正常磨耗初析
- 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对当代钢琴演奏评价的启示
- 结合广州地铁谈盾构隧道质量控制
- 声乐表演在主持类的价值
- 对钢琴小组课分层次教学法分析
- 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及悬吊顶托方案
- 现代文化与艺术歌曲的发展
- 舞台表演中声乐演员的情感培养
- 论流行歌曲唱法的特征
- 吕氏春秋音乐思索
- 京族哈节传统歌舞的民俗
- 单轨交通系统的发展模式
-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及表现手法
- 对怯场现象的心理因素探究
- 《荷花》知识拓展 考点练兵B
- 《燕子》:品味美感 培养鉴赏力
- 《荷花》课文资源课后习题提高篇
- 《荷花》知识拓展 美文欣赏
- 《燕子》教案1
- 《荷花》作家作品及相关资料
- 《荷花》课文资源课后习题
- 《荷花》整体阅读感知
- 《荷花》教案1
- 《荷花》知识拓展 趣闻故事
- 《燕子》欢快的身影带到孩子面前
- 《荷花》老师语录
- 《荷花》重点问题探究
- 《荷花》知识点精析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