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从情节入手分清前因后果——读《草船借箭》

从情节入手分清前因后果——读《草船借箭》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31

从情节入手分清前因后果——读《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和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相呼应的重点课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应从情节入手。

情节是叙事性作品中人物生活、斗争的演变过程,它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一般地说,情节的开端就是事情的前因,情节的结局就是事情的后果。但就本课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周瑜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圈套作为陷害诸葛亮的口实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它只不过是展开矛盾冲突的契机。周瑜为什么要跟诸葛亮过不去呢?很显然,诸葛亮因“挺有才干”而遭妒忌,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这点,才算抓到了问题的实质。

分清了前因是什么,后果是什么,不能说就分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还必须进一步理解前因与后果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周瑜嫉贤妒能开始的“因”,为什么会导致诸葛亮获胜的“果”呢?或者说,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什么会获得成功呢?这就必须分析整个矛盾冲突的过程。

矛盾冲突一开始就激起了波澜。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问起“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时,诸葛亮说“用弓箭”。这正是周瑜所需要的答案,于是立即用造箭的“公事”相委托。诸葛亮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而且把期限由十天缩短到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真是一个投其所好,一个正中下怀。

接着,矛盾在这个悬念中继续发展。周瑜与鲁肃的对话泄露了限期造箭的目的,充分暴露了周瑜的妒忌之心。诸葛亮见到鲁肃,先用要求帮忙相激,然后提出向他私下借用船只和军士的要求。造箭不用竹子、翎毛、胶膝等物,借船只、军士干什么?期限一天天接近,到了第三天四更,才请鲁肃去江边取箭。诸葛亮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这又是一个悬念。但是,尽管悬念未释,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诸葛亮对周瑜的许诺决不是军中戏言,而是成竹在胸的。

诸葛亮料定三天之后必然“大雾漫天”,他深知曹操也不是无能之辈,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定不会“轻易出动”。“只用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是作为军事家的曹操必然要采用的“上策”。果然,当诸葛亮的草船“一字儿摆开”逼进曹军的水寨时,曹操调集水陆大军的“一万多个弓弩手”齐为射箭。这是全篇的高潮,前面的种种悬念到此全都释然。

“草船借箭”的全过程,充分显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因为有才干而遭妒忌,又因为有才干才击败了妒忌者的计谋。因此,从情节入手,揭示诸葛亮的才干,就不仅分清了前因后果,而且找到了联系前因与后果的桥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生命是一首美丽的歌
战争与孩子
生命之爱
什么是生命?
来自天堂的一封信
生命本是风景
战火中的哭泣
战争中的孩子
一张旧照片
战争下的孤儿
废墟中的孩子
幸运的战争孤儿
战争是魔鬼
写给战争里的孩子一封信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医疗负压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案件追踪
解析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缝合眼睑裂伤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中医耳穴压丸法的护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
关于发展和谐旅游的路径选择(1)论文
解决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途径及探讨
丈夫死于车祸,妻子告赢交警队
试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嘉兴市农信系统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股权出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运用
脉冲末修迫弹弹道特性教育统计安装包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
浅述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邓小平爷爷植树》老师语录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一)
《春天的图画》
《春雨的色彩》作者趣闻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二)
《邓小平爷爷植树》随堂练习
《邓小平爷爷植树》生字扩词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句品读
《春天的声音》
《春天的雨》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重难点分析
《春天在这里》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