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4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再见了,亲人》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课文感情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

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学情分析】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教学时,可让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理念】

让学生从朝鲜人民和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学习重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

2、指名学生描述。

3、师小结:

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 1958年最后一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

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八年来,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别之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读)──再见了,亲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⑴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⑵ 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

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

⑴ 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í)、“耗”(hào)等生字读音。

⑵ 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师板书),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4、速读课文:

⑴ 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⑵ 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

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

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

2、江报、交流(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小结:

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

“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可是他们却希望──

(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

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

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4~6段,熟读1~3段。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

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全班齐背4~6段)

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

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

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并细细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

⑴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① 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② 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展示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③ 总结:

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

⑵ 出示句子:

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 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

② 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③ 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④ 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学生如果讲到其他句子,教师随机教学。)

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1、总结学法:

⑴ 放声读,划句子。

⑵ 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

⑶ 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小黑板出示)

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

⑴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

⑵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⑶ 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感情朗读1~3段)

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板书: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

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

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__(谁)为了___(谁)浴血奋战,___(谁)为了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凝成了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

5、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

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小故事,开个英雄故事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孝心无价,行动更重要
2010年的第一场大雪
春游大自然
苹果树
凡人老师
我们的“六一”
风雨中的思绪
夸夸我的奶奶
结交好友
我的小乌龟
珍惜时间主题
太阳和月亮
春天的小雨点
秋天的雨
我学会了玩滑板
告别“混战”时代,移动互联网广告业迎来新起点
条条大路通微云
旱情监测方法及作用探究
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优化管理
浅析材料在机械设计中的选择和使用
浅谈公共卫生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与管理
船舶安检中安检人员自身安全的防护
同步液压绞车研究
主要航空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质量控制研究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其相关对策研究
斩波内馈调速在风机节能方面的应用
PLC在焦炉气甲醇厂气体压缩机组自动控制系统上的应用
暖通系统节能与安装问题探讨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钢构件质量追溯系统研究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案精品设计十一2011最新
柳树醒了教案精品设计三2011最新
02春雨的色彩教案精品教学设计二最新
柳树醒了教案精品设计七2011最新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案精品设计十2011最新
02春雨的色彩教案精品教学设计B案最新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案精品设计十二2011最新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02春雨的色彩教案精品教学设计A案最新
柳树醒了——3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案精品教学设计五最新
02春雨的色彩教案精品教学设计三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