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6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读准多音字,理解新词、文言词,随机渗透相应的成语,如:摩肩接踵、甩汗如雨、针锋相对等。
2、能读懂有关句子包含着的意思。
3、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领学生感悟晏子的言外之音、弦外之意、不言之语;初步领会说话技巧,触摸晏子这一历史人物独特的形象。
【课前准备】
课件、《晏子使楚》的文言文、学生通过上网、翻阅查找有关晏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学生交流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查资料,你对本文有了哪些了解?
2、出示课题,齐读:
解释“使”,出示课件。(出使,访问)就是一个人代表一个国家去访问另一个国家。
3、谁能用最简单的话回答老师问题:
“本课写的是谁,代表什么国家,去访问哪个国家,主要会见了谁?”出示课件。
4、再问:
“晏子到达楚国后,始终受到楚王什么样的接待,晏子是怎样对付的,结果怎样?”晏大夫过人的胆魄和超人的口才大长了齐国的志气,另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二、引入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找出有关句子用“──”划出读读,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1、讥笑晏子身材矮小。
2、侮辱齐国没有人才。
3、污蔑齐国人没出息。
三、继续
师:“楚国国势强盛,楚王如此霸道,为什么最后楚王会只好认输呢?”(晏子超人的说话技巧)同学们都认为晏子的语言最能反映他的聪明,让我们好好读读他的语言吧!
(课件出示“这是个狗洞……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你读懂了什么?
(晏子的言外之音。)
那么,这样问,这样说到底妙在何处?假如把最后一句问话改成直接意思表达──(反问句改陈述句)
同学们不仅要读懂了晏子的话,而且还要领会了他说话的技巧(含而不露)。这样说既达到目的,又不伤和气,可见他真会说话。
四、体验──表演
人物:楚王、晏子、传令兵……
试演,注意传令兵转述,晏子、楚王说话时的神态、语气。
(晏子:虽气愤,但有分寸,有礼节,而且不卑不亢中带有点幽默。楚王:无可奈何与不甘心。)
学生表演,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五、小组合作
表演第二、第三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晏子的智慧,不卑不亢的气度,大智若愚的幽默。
(神态:“装着很为难,故意笑了笑、”动作:“拱了拱手”。)
六、让学生谈谈
通过刚才的表演,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学生在书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共同分析。)
1、出现:(出示课件)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区分两个水土不同的意思。)
2、老师边总结边出(板书课件):
楚王侮辱 晏子 楚王
讥笑晏子身材矮小 楚国是狗国 只好吩咐迎接
侮辱齐国没有人才 楚国是下等国 只好陪笑
污蔑齐国人没出息 楚国社会风气差 只好陪不是
七、总结
现在我们都被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征服了。那谁能用上赞美词,说一句赞叹晏子的话。(出示课件)
八、拓展──自学“文言文”(后续发展)
1、出示课件:《晏子使楚》的文言文。
2、让学生借助注释解读,比较古今文的差异。(发下《晏子使楚》的文言文。)
3、抽一学生读,其他同学跟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同桌
- 可爱的仓鼠
- 激烈的运动会
- 飞进车厢的蝴蝶
- 游泳中的挫折
- 难忘的奥运会开幕式
- 课间十分钟
- 我的大姐姐
- 家乡的秋天
- 署假爸爸带我去下乡
- 美丽的郑风苑
- 比绝招
- 我学会了游泳
- 蚕宝宝
- 爱唠叨的妈妈
- 国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的发展
-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企业文化
-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的研究
- 论地铁车辆段洗车线布置型式及能力分析
- 武汉市轨道交通隔声屏研究与设计
- 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 西方正义战争理论及其当代论争
- 为什么要建立平等性质的社会规范?
- 方法论和政治经济学
- 浅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人权是什么?——三种阐释与一个回答
- 广州地铁二号线列车受电弓碳滑板异常磨耗分析
- 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在路灯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自由主义:法权自由的底线与实质自由的目标
-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政府民间合作(PPP)模式的结构分析
- 《花钟》教学设计2
- 《花钟》教学设计5
- 《风筝》教学设计5
- 《花钟》教学设计4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2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 《花钟》教学设计6
-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3
-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翠鸟》课堂教学实录
- 《花钟》教学实录
- 《花钟》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