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之三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孤独的我
- 迟来的爱
- 另类“动物”
- 淘气的弟弟
- 老爸的脚=“汗”
- 表弟的大嘴巴
- 天堂的末班车
- 我班的四大天王
- 说起他
- 唐僧的唐僧=老妈!
- 我的爸爸
- 我家的“小祸害“
- 第一次和“朋友”去游泳
- 优秀少年
- 上学路上
- 《编译原理》课程作业网上提交系统
-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
-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性格对命运的决定作用
- 浅谈跨文化中身势语的含义及运用
-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 从广告角度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
- The Analysis of Angel Clare’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 从电影《美丽人生》看完美男人形象
- 《哈姆雷特》戏剧中的悲剧因素
- 编译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设计的改进
- 华裔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上升历程
- 简析计算机专业知识在编译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 计算机专业不需要开设编译原理课程吗?
- “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探讨
- 《济南的冬天》教学建议
- 《我的老师》有关资料:《怀念我的母亲蔡芸芝》(节选)
- 《济南的冬天》练习
-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有关都德的《最后一课》
- 《济南的冬天》有关资料:作者简介
- 《济南的冬天》有关资料: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 《背影》有关资料:《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背影〉琐谈》
-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场景描写
- 《济南的冬天》有关资料:《〈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摘录
-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烘托和重复
- 《背影》有关资料:朱自清的“平常心”
-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细节描写
- 《紫藤萝瀑布》又一篇教案
- 《济南的冬天》课文说明
-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