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4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写了毛主席的哪几件事。
2、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毛主席在花山
2、提问:
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想象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谁?
(写毛主席在花山的事,主人翁是毛主席。)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大意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思考: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三件事:一、请乡亲到他住房附近碾米;二、将同志们经过几道手送来的珍贵茶叶泡给碾米的群众喝;三、毛主席和群众一起碾米。)
2、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读通课文。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学要求: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间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毛主席爱护、关心群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感情和工作作风。
2、明确本文中的描写顺序,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为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读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还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们听到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解疑
1、提出还不理解的问题。
2、解答。
四、理清文章的顺序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五、总结
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毛主席的其他感人事迹。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让群众碾米 不影响群众 爱护关心群众
让群众喝茶 胜利保证 一切为了老百姓
亲自推磨 咱俩试试 和群众打成一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家乡的桑果
- 可爱的虎皮鹦鹉
- 甘蔗
- 蒲公英的故事
- 鸭子
- 蟋蟀
- 小乌龟
- 我爱小狗
- 家乡的豆腐,我的最爱
- 我家的小狗
- 可爱的小金鱼
- 可爱的小闹钟
- 小猫
- 梅花
- 知错就改
- 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 社会转型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状况透析
- 浅谈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 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研究
- 大学物理微积分教学问题及对策
- 试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路
- 论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的意义
-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中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 浅谈高校新生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
- 古今一法 法从“背”来
- 浅谈“依法治国”新形势下高校法学教育改革问题
-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浅析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高校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开启思政育人新模式
-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和自信心培养
- 《暴风雨的启示》课外拓展
- 《神奇的丝瓜》教材分析
-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之一
- 《暴风雨的启示》教材分析
- 《暴风雨的启示》探究感悟
- 《天窗》教案之二
- 《访兰》教材分析
- 《访兰》探究感悟
- 《抗日英雄杨靖宇》教案之一
- 《访兰》教案之一
- 《神奇的丝瓜》教案之一
- 《神奇的丝瓜》探究感悟
- 《神奇的丝瓜》作者季羡林简介
- 《天窗》教材分析
- 《访兰》作者贾平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