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4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2、订正读音。
3、自由读课文。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⑵ 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⑶ 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板书:
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
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⑴ 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⑵ 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⑶ 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⑷ 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⑴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⑷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⑸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② 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③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⑹ 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⑺ 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⑴ 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⑶ 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五、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一二百字的课文梗概。
【发表评论】
这节课不仅有对学生的知识传授。重要的是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知识点比较容易使学生掌握,有很多信息供学生自学获得。(评论人:王晓英)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2、订正读音。
3、自由读课文。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⑵ 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⑶ 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板书:
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
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⑴ 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⑵ 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⑶ 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⑷ 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⑴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⑷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⑸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② 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③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⑹ 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⑺ 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⑴ 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⑶ 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五、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一二百字的课文梗概。
【发表评论】
这节课不仅有对学生的知识传授。重要的是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知识点比较容易使学生掌握,有很多信息供学生自学获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做贺卡
- 体检
- 妈妈请听我说
- 美丽的南宁
- 大地
- 寒假打算
- 降落伞
- 小猫
- 妈妈
- 围棋比赛
- 春天来了
- 好事
- 我的老师
- 垃圾桶
- 学跳舞
- 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浪漫主义特征
- 试论后现代艺术的话语权力
- 论小型网站网络营销的实施策略(1)
- 浅议我国设立沉默权制度(1)论文
- 谈柳琴戏的探索和研究
- 浅析企业奥运营销的整合策略(1)
- 墙绘在家居策划中的实用性
- 客户关系管理在旅游网络营销中的价值分析(1)
- 当前人民调解制度功能的科学定位(1)论文
- 企业在跨文化背景下的营销策略(1)
- 中国艺术观的改变
- 对法院文化建设的思考(1)论文
- 整合营销传播(IMC):概念及实践特征探析(1)
- 以人民的名义命名并感受司法之美(1)论文
- 以民间艺术为载体的文化产业产学研共生模式研究
- 《雷雨》 训练素材
- 《雷雨》 写作指导
- 《雷雨》 趣闻故事
- 《雷雨》教案讲义2
- 《雷雨》 重点问题探究
- 《雷雨》 考点练兵2
- 《雷雨》 重点字词梳理
- 《雷雨》教案讲义1
- 《雷雨》 考点练兵1
- 《雷雨》 相关介绍
- 《雷雨》重难点分析
- 《雷雨》随堂练习 提高篇
- 《雷雨》 范文习作
- 《雷雨》 重点字词意思
- 《雷雨》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