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
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
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⑴ 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
(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
⑴ 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⑵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
⑴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
⑵ 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3、延伸课外:
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家乡
- 我的最爱
- 课间十分钟
- 我心爱的“剑池雷虎”
- 牛牛上学
- 自食其果
- 妞妞上学
- 可爱的动物
- 好朋友
- 夏天的凤凰广场
- 我爱杨梅
- 小白兔运南瓜
- 春 景
- NBA投篮比赛
- 用“有的……”造句
- 湖口大桥东塔桩基冻结法施工技术介绍
- 从莫扎特的书信中看莫扎特
- 京沪高速铁路客流分析
- 谈现代音乐与挑战
- 浅析音乐与中国诗歌的关系
- 浅谈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
- 国标《公路收费方式》制定中对若干问题的考虑
- 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长笛——关于长笛的调查报告
- 贝多芬作品浅析
- 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探析
- 金元词曲在音乐上的发展
- 武进市道路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 音乐大师韩德尔——《弥赛亚》
- 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分析与客流组织评价研究
-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法与应用研究
- 《蜜蜂》教学设计6
- 《花钟》导学设计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3
- 《花钟》教材简说
- 《找骆驼》教学建议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4
- 《花钟》教学设计1
- 《花钟》教学设计3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8
- 《花钟》教学建议
- 《花钟》教学设计4
- 《花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 《花钟》教学设计2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 《花钟》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