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
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⑴ 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⑵ 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⑶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⑴ 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⑵ 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⑶ 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⑴ 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⑴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⑵ 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
② 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⑶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② 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 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 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 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 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⑥ 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⑸ 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 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 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③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⑹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
⑴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⑵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王羲之练字》有感
- 读《我们的错误》后
-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 观《暖情》有感
- 读《勇敢是母亲的本能》有感
- 父爱是一座山
- 读《合欢树》有感
- 读《信念》有感
- 读《石娃》有感
- 平安是福值千金
-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 读《忏悔》有感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 读《如果麦子没有考验》有感
- 艺术丑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 对“文学终结”问题的再认识———兼论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 浅析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批判意识
- 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
-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环艺设计
- 前卫现代艺术和广告设计文化的传达
- 论校园网在中小学的应用与建设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长管理行为
- 日本中小学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浅谈网络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计
- 试析偶遇还是必然?——当代设计思潮与中国传统美学当议
- 绿色批评的“魅力”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象山教育思想研究
- 中国油画的个性化意识之我见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四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三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八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四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三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四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七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二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