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学习主动质疑,主动释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这种庞大的动物是什么?(鲸)
1、出示多媒体,导入:
一天,东海龙王兴致特别高,想举行一个规模盛大的鱼类联欢会,比一比哪一种鱼最聪明,表演的节目最棒,得到名次的给予重奖。各式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地点,顺利地通过由蟹将军把守的赛场的大门。鲸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想溜进去凑凑热闹,去拿个大奖。当它正准备游进赛场大门时,被蟹将军挡在门外说:“你不属于鱼类,不能入内参加。”鲸振振有辞地说:“我就是鱼,不然大家怎么都叫我鲸鱼呢?”
T:鲸和蟹到底谁说得对?分学习小组讨论。
指名学生汇报。
T:刚才读课文,你们已经了解了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你们还想了解有关鲸更多的知识吗?(自读自悟。)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
3、指名学生为本课设计板书:
T:鲸的特点实在太有趣了,鲸哪方面的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4、学生交流感悟,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鲸的特点:
(如找有关句子朗读、画简笔画、看图辨别须鲸和齿鲸、分角色读等。)
二、质疑释疑
学了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让我们来到大海边,亲自面对鲸提问,对于提出的问题,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言,比一比,看谁表现得最棒?
学生边质疑释疑,老师边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解决课堂上的疑难问题。
三、分角色扮演,复述鲸的知识
T: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1、把自己想象成海洋博物馆里的讲解员,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介绍有关鲸的知识。
2、把自己想象成一头虎鲸或须鲸,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向别人介绍鲸的特点。
T:先准备两分钟。
指名学生上台讲。
评议。
四、自选作业
1、把鲸某一方面的特点,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
2、运用本课的说明方法,抓住某动物的特点写一个片断。
3、上网查找或课外阅读有关鲸或其他海洋生物的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坚持
- 教师节的礼物 ——看图
- 让环境污染远离我们
- 无私的友谊
- 以棋达意,献给母校百年华诞的礼物
- 虽失去曾经,但还有未来
- 今天
- 我想对您说……
- 爱超越一切
- 再见吧!SARS!
- 广交益友
- 友谊地久天长
- 0的联想
- 得失
- 世界有爱才美丽
- 浅析新时期中国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探讨
- 关于网络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 浅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挥理论课程综合功能
-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
- 探析高职院校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与职业影响
- 浅谈创新理论课内容实现素质教育目的
- 浅析科研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特色
- 关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可贵探索
-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五个“统一”
- 试论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差异分析
- 浅谈独立学院文学专业分散实习管理方法探索
- 试析网络平台中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建设策略
- 关于民族精神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刍议
- 吴敬梓的生平与著作
- 语文教学不能缺失“灵魂”
-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执教《杨修之死》所想到的
- 范进是广东人吗
-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 厚积而薄发──以《杨修之死》语文教学管窥中学生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 《范进中举》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
- 范进中举后的概况
- 浅议《范进中举》
- 谈谈《范进中举》中的张乡绅
- 对《范进中举》主题的新解
- 关于《儒林外史》
- 《范进中举》有关资料
- 《范进中举》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