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视侵略者,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寇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有关课文内容的录像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语
《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英勇悲壮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五壮士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正是这五位勇士,演义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传诵至今的英雄故事,让我们带着对烈士的缅怀,沿着烈士们的足迹,一起走进那炮火连天,硝烟战起的历史中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牙山五壮士》。
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哪个字最能突出五壮士的精神?再齐读课题突出重音壮。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叙述顺序,请同学们回忆说一说。
这五部分,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最能体现五壮士的精神。
小结:这三部分突出体现壮士的英勇气概是重点部分,作者详细叙述,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诱敌上山”,其他部分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学习,谁能说说你学习到了什么?
二、学习“顶锋歼敌”这一部分
指名读这一段。
请同学们围绕小标题提问:
1、五壮士为什么要在顶峰歼敌?
师追问:可顶峰三面悬崖是绝路呀,为什么非要走向顶峰?
小结:五壮士明知有生命危险,但为了祖国和人民他们甘愿牺牲自己,坚决果断,义无返顾地走向了狼牙山顶峰。
2、怎样在顶峰英勇善战?为什么用石头砸?你们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
3、在顶峰歼敌的过程中,敌人有什么可耻的下场:
小结:侵略者得到他们应有的下场,可这时,班长负伤了,子弹用尽了,只剩下最后一颗手榴弹,在他们的面前是大批的敌人,在他们的身后是悬崖绝壁,面对这生死决择,此时此景,他们会怎么想?
4、课文中是怎么讲的?
齐读,读完后有什么感受。
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憎恨。
三、五壮士在顶峰,面对着生死决择,毅然决然地英勇跳崖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这一段,围绕小标题来提问:
1、为什么要英勇跳崖?
2、怎么英勇跳崖?
师指导读这一部分。学生齐读。
小结:同学们读的真好,老师仿佛看到马宝玉是那么从容,脚步是那么坚定。战士们昂首挺胸,没有丝毫犹豫,相继往下跳。他们似乎不是走向死亡,而是投身于新的战斗。伴随他们的是回响在山谷中惊天动地的口号声。
(全部男生齐读。)
3、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缅怀,再一次回到历史中去,用心来感受他们那伟大的精神。
师问:你觉的片中什么地方最感人?
小结:江河呜咽,群山肃立,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让我们世世代代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子。
4、再来齐读这一段。
四、学完这一课,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什么感受?畅所欲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6)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名著故事梗概
- 《雪孩子》故事梗概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5)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灯光》梗概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9)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0)
- 工商行政管理视角下市场主体再认识
- 美术语言在中职生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 论民族传统艺术对动画角色塑造创建的影响
- 对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特色研讨
- 知识经济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影响
- 民办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教育低效的语言经济学分析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分析性新闻
- 高中地理课的教学语言艺术
- 论包装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
- 北京语言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与展望
- 微博名的社会语言学探析
-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
- 影响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家庭因素及教育建议
-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
- 谈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 《美丽的小路》教学目标
- 《美丽的小路》考点练兵:积累篇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二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
- 《美丽的小路》训练素材
- 《美丽的小路》重点问题探究
- 《小海蟹》
-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美丽的小路》范文习作:争当环保小尖兵
- 《美丽的小路》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美丽的小路》整体阅读感知
-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美丽的小路》教学难点
- 《美丽的小路》教学重点
- 《美丽的小路》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