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昔日、废墟、洛杉矶、 爆炸、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4、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感受父爱的伟大。
2、通过对儿子言行的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师: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父母的爱,有时还能创造奇迹。在1994年的美国,就有一对父子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它将让我们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与神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让学生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学文:
⑴ 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再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⑵ 检查几个重点生字词的音、形、意义。
⑶ 让几个学生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⑷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二、交流收获,再读课文,寻找感动
1、学生小组内交流学习初步收获及不懂的问题。
2、再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课文使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
3、让几个同学在全班交流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了不起”
1、师:课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2、师: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
(父了不起,子了不起。)
3、师: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用笔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能体现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语句,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和同学交流看法。
二、师生交流,体会“了不起”
1、学生汇报读文情况,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⑴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⑵ 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⑶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指导后齐读)
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要实现对孩子的诺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⑸ “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
(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⑹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师小结: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三、总结全文,提升感受
1、总结: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伟大的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
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者跟他们读一读这个故事。
四、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阿曼达得救回家后,可能会跟她妈妈说些什么?把阿曼达的话写下来。
【教学反思】
1、没有完成第二课时计划:
如教学设计中的小练笔等环节没有进行。
2、教学效果不佳,不能全面实现预设教学目标:
如不能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受到感动;不能达到让学生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这个效果等。
3、不能体现“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似乎课堂上是学生的思维被我拉着走。我讲的比学生多。学生一讲不出来的问题我就会很着急,然后就会拼命地引导学生往正确的地方想,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很不好。但我不知道要如何解决。没有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
4、朗读指导不到位:
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会看风景改变了我的生活
- 不要让最后留下遗憾
- 唉!真烦
- 懂得 你就……
- 四季的情思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生死不离——观《爱的奉献》有感
- 快救救地球妈妈吧
- 那一次的雨滴
- 坚持
- 5.12带给你的感动
- 我的记者梦
- 真的,愿您幸福
- 音乐带给我的烦恼
- 一颗种子的经历
- 结合创作浅谈油画艺术的绘画性与艺术性
- 关于艺术生文化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 浅谈高中化学试验课教学
- 浅析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高性能计算机可靠性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 初三化学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策初探
- 明朝“二张”对《史通》的校勘
- 军队院校网络微课程建设研究
- 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结构合理性分析
-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考英语改革
- 初中英语多维度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 浅谈孩子耐挫能力的培养
- 高中英语教学生态模式之路径探究
- 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德育问题
- 回顾•拓展二 教案教学设计
- 人教科标版第一册第三单元教案:ai ei ui、ao ou iu、ie üe er 教案教学设计
- 《鸟语》教学设计
- 《赤壁之战》说课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案教学设计
- 教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 我最得意的一节作文课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案教学设计
- 鲸 教案教学设计
- 一面 教案教学设计
- 17石头书 教案教学设计
- 认一认3 课堂教学实录
-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 《蘑菇该奖给谁》 教案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