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课堂提问应取“大”而舍“小”──《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案例

课堂提问应取“大”而舍“小”──《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案例

针对12月份师训科提出的论坛主题“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我一直有一种“不说不快”之感,可毕竟自己从事行管工作,多年没在一线岗位,又惟恐说不到点子上会贻笑大方,所以迟迟不敢动笔。今天无意中听到朋友的一句“没吃过猪肘,还没见过猪跑吗?”话,又勾起了我对论坛主题“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的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我翻开了自己的听课笔记,写下了这篇文章,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这里说的“大”指的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延伸的“有效问题”,“小”指的是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够回答出的“无效问题”。下面我就我校教师王建利老师讲的一节《走遍天下书为侣》为例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有效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和延伸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中的第三课。一上课王老师就利用轻松的谈话导入方式给学生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让你独自环绕世界旅行,而且只能带一样供自己娱乐的东西,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大部分学生提到了“书”,于是老师板书出了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这一问题的提出,一方面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埋下了一个伏笔。这一问属于“有效提问”。)

然后,让学生读课文,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王老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作者为什么会把书当作伴侣,他是如何读书的呢?”学生根据刚才读到的课文的内容,纷纷回答了这个问题“书就像朋友,就像家……”,“一遍又一遍地读,首先……然后……还会……最后……”(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题目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一种读书方法。这也属于“有效提问”。)

……

在课文结束时,王老师给学生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谈谈你对书的认识及今后该如何地去读书?”学生的回答有浅有深,有简单有复杂,有照本宣科,有发挥想象。(这一问题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对书的重要性和读书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需要学生经过回顾、思考、想象才能够回答完整,回答合理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一个平台,效果是不言而语了。)

二、“无效问题”的提出虽然能够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但实质上是在浪费宝贵时间

还以王老师讲授的《走遍天下书为侣》为例,在本课中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属于无效提问。其一,师为了给学生解释清楚作者把书比作“朋友”、“家”而提出的问题:“你愿意见到你以前的朋友吗?”,“你会舍弃你熟悉的家吗?”学生的回答是不约而同“愿意”、“非常愿意”,“不会舍弃”、“家怎么能舍弃呢”。这些学生不经大脑思考,脱口就可以回答出的问题,实在属于毫无价值的问题。其二,师在让学生了解作者对书的喜爱和读书方法后,随口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这也是一个不经大脑,附和老师的问话而作出的一个回答。还有“书为什么要一遍一遍地读?”等问题。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要检查昨天的作业,我们要组织学生纪律,我们要进行课前导入,我们还要让学生自己阅读等这都需要时间,如果我们在讲授的过程中,不能把握好知识点,不能提出“有效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而是信口开河,张嘴就一个问题,让学生随口回答地在浪费时间,那么这课堂也就不能称之为“课堂”,就应该改为“屠宰场”了,因为它无形中会浇灭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它无时不刻地屠杀着孩子们美好的灵魂和青春。

话虽严重了一点,但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实质上也是一种劳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就是一种“有效劳动”,“无效提问”也就是一种“无效劳动”,“无效劳动”是收获不了成果的。如何才能实施“有效提问”?这需要老师们认真研究教材,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巧妙设问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积极回答,并且改掉自己不良的随口发问的习惯,这样,教师的劳动都会成为“有效劳动”,都能收获到丰硕的成果。

所以说“课堂提问应取‘大’而舍‘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祖国颂
假如不带书包回家
零食王国
我 ---一个“两面派”的小女生
自画像
我的梦想
我的“拖鞋小船”
汶川的表情是坚强
难忘的“沙子”——时间
制作水果拼盘
快乐的购物日
光彩夺目的春天
端午节
我在家中是个小大人
一张纸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画与诗的交融
让每一个人成其为人 (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从《论语》看孔子的孝道思想
大通土族婚嫁习俗文化意蕴初探
谈民族传统休闲体育项目——空竹
德宏傣族婚姻习俗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论宪政的德性(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浅谈水族酒文化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和平统一
浅谈演绎东方韵律美一一传统服饰文化之旗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颜氏家训》的个体道德培育机制论
论地方志的功能及其作用
当代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以“互补方法论”的观点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一
《桂林山水》导读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三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美,令人心醉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
《桂林山水》中巧妙的结构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二
《桂林山水》综合资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
《桂林山水》片断赏析一
《桂林山水》教学述评
《桂林山水》的课后习题
《桂林山水》片段赏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