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6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周华建的《朋友》。)

上课伊始,同学们听到一首歌,细心的同学一定听到了,这首歌所唱的内容。谁能说说(指名回答)对了,关于朋友的。是啊,朋友之间的那份真情,令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所赞颂。唐代大诗人高适写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颂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这个故事只有77个字来讲述,但它却千古流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有时我们也把文言文称为古文。这是继《杨氏之子》后,我们学习的第二篇古文。希望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更加喜欢古文,更加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现在先读一读这个小故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伯牙绝弦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3、齐读课文。要注意刚才提到的几个字,注意停顿和节奏。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在兮和若后边停顿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们读的都不一样。师范读,学生跟着读。)

5、小结:

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

(出示课件。)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1、理解课题:

⑴ 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总结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机械的翻译应该学会变通。)

⑵ 伯牙为谁而绝弦?

板书:

钟子期、俞伯牙

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

(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

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

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

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总结:

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

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

(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

(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学生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

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六、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 所念绝弦

(知音)

钟子期善听 必得之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从聊天中学到了语文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让“星光”点亮人生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我从报刊中学到了语文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我的理想
行业门槛低、项目流动、人口多是建筑病症
钢筋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监理
浅议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问题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
简析工程中三检及交接检制度
测量实习报告
圆弧放线要素计算技巧快速计算
人工成孔灌注桩技术交底
管理不了工人的项目经理说明你缺少这些
安全技术交底
测量实习心得大合集
住宅楼工程旁站监理实施细则
挖孔桩挖土、石方基础工程技术交底
《画杨桃》随堂练习 巩固篇
《画杨桃》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画杨桃》 教案讲义2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案讲义2
《想别人没想到的》 重难点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 训练素材
《画杨桃》随堂练习 提高篇
《画杨桃》 教案讲义1
《画杨桃》 知识点精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案讲义1
《画杨桃》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师语录
《画杨桃》 范文习作
《画杨桃》 重点问题探究
《画杨桃》 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