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2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伯牙学琴》故事导入。
2、学生谈感受。
3、板书课题:
伯牙绝弦
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层指导朗读课文,要求:
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和韵味。
自由读──评议读──范读──有节奏地读。
2、回顾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1、挑疑,引出“知音”。
2、划出能体现钟子期视伯牙为知音的句子。
3、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
“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
4、拓展运用:
引导学生想象他的琴声还可以表现出哪些场景,怎么赞叹?
5、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感悟“知音”。
6、引导联想:
在遇到钟子期前,有很多人赞美伯牙,那些人会怎样赞美伯牙?钟子期又是怎样赞美的呢?通过对比,深化“知音”。
7、指导朗读。
8、学习知音之死部分,出示句子感悟知音难觅,珍惜知音。
⑴ 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⑵ 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入短歌,配乐朗读。
2、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知音相聚的“喜”和知音死的“悲”。
3、伴随《高山流水》,感情读文。
4、背诵课文。
【板书】
25、伯牙绝弦
知音
钟子期 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手机的自述
- 我的洋娃娃
- 出乎我意料的一句话
- 大鹿岛露营记
- “灯酒”会
- 家乡的桥
- 喝咖啡
- 猫和狗的故事
- 妈妈的爱
- 猴小姐和眼镜
- 登丹崖山
- 我是一朵小雪花
- 做菜
- 玩中乐
- 一个小时三十分钟
- 案件恢复执行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物权公示方式研究
- 实现妇女权益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侵权损害赔偿计算的经济分析
- 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确定
- 用人者责任之研究
- 当前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的现状及其应把握的问题
- 论物权公示与公信力原则
- 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如何深入-综合新能源论文(1)
- 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
- 建立独立的诉前调解程序构想
- 商事立法模式之选择——论我国《商事通则》的制定
- “无财产即无人格”质疑
- “第三者介入”的概念及因其引起的离婚纠纷的处理
- “法”与“法律”的区别与民法解释
- 《故乡》:心灵的诗
- 《故乡》学法指导
- 《故乡》学习思路
- 《故乡》景物描写
- 《故乡》重难点讲解
- 《故乡》学法导引
- 《故乡》人物形象
- 故乡的野菜
- 《故乡》学习指导
- 何谓故乡
- 《故乡》主题思想
- 《故乡》结构分析
- 《故乡》对比手法的运用
- 《故乡》难句解析
- 《故乡》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