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
2、能抓住描写老人言行以及海鸥行动的句子自读自悟,感受人与动物真挚的感情,明白人与动物和谐的背后是关爱。
【教学理念】
本文对老人言行和海鸥行动的描写十分细腻,教学时设立自学板块,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充分研读,揣摩深意,感悟人鸥深情,激起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多感悟少讲解,保证学生课堂上足够的自学,读书,动笔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聚焦老人遗像前的画面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人与海鸥(齐读课题)。
2、老师很喜欢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读了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的画面总是在脑海闪现,挥之不去,不知你们是否也有同感?好,让我们默读课文,老人的遗像前到底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请划出有关句子,然后与同桌交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3、交流:老人的遗像前到底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⑴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哪里让你觉得意想不到?你能读出来吗?)
⑵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你想说些什么?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你能读出惊异的感觉吗?)
⑶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像是有谁在无声地指挥,多么令人难以置信啊!你能读好吗?)
⑷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这太让人惊讶了!海鸥不是怕生人吗?海鸥怎么会忘记对生人的戒备像炸了营似的扑过去的?你能用朗读表现这种不顾一切吗?)
4、小结:
这翻飞,这盘旋,这肃立,这鸣叫,这一连串的动作的确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海鸥是怎么知道老人去世的?它们又怎么会如此充满灵性人性地悼念老人?这到底是为什么?
二、走进老人的故事
老人是怎样照顾海鸥的?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
1、默读课文第1~13自然段,划出老人言行的句子,用心体会,或者在边上写点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⑴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引导:想象一下老人放饼干丁的节奏,放得快怎么读?放得慢呢?老人俨然成了什么?读着读着,你仿佛还听见什么?老人对海鸥说些什么?海鸥怎么唱?这真是“有声有色的乐谱”啊!
⑵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引导:多么朴实的名字啊!透过这些名字,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也许老人不懂音律,可那声声对海鸥的呼唤分明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
⑶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
引导:你觉得老人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为什么得意?你能读出这份得意吗?
⑷ 介绍老人的身世:
(你看到老人的得意了吗?你读出了老人的什么?感受老人对海鸥倾其所有的爱。)
⑸ “海鸥最重情义……
指导读好句子,读出老人对海鸥的喜爱,由衷地陶醉。
3、小结:
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海鸥成了老人生活的全部。可是在1995年12月20日,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再也听不到老人亲昵地呼唤,难怪……
三、深情写话
1、再回到老人遗像前的画面,齐读。
2.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回忆起什么?你想对老人说写什么?
(写几句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然后大家交流。)
四、课堂总结
海鸥忘不了,昆明人民忘不了。在2006年1月18日,在红嘴鸥飞临昆明的第20个年头,也是老人去世10周年之际,昆明人民为老人塑了一尊像。你看,这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鸟食;海鸥正在他的手上,身边翩跹环绕……老人虽已故去,但他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有趣的小猫
- 害怕的夜晚
- 说谎
- 诚实的孩子
- 辛勤的园丁
- 一次难忘的游泳
- 我的书包
- 学游泳
- 搭积木
- 一件难忘的事
- 快乐的一天
- 课外活动
- 夏天
- 我的妈妈
- 贝贝爸爸的生日
- 关于政体、法治和执政方式的思考
- 试论消费者安全权的保护现状与法律对策(1)论文
-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五篇]
- 大胆进行体制创新推进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论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英雄化
- 网游虚拟货币法律问题浅析-以QQ农场为范例的分析(1)论文
- 论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法律效力(1)论文
- 简析民事诉讼法之法院职员回避(1)论文
-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一种财政视角的分析
- 浅论消费者安全权权利性质辨析(1)论文
- 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案例比较与法官造法(1)论文
-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中“人”的预设对二者方法论的思考
- 县制:乡土中国的行政基础——县制丛谈之一
- 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
- 政府机构改革的平衡机制分析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六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四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
- 《邓小平爷爷植树》
- 《柳树醒了》
-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三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三
- 《春雨的色彩》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五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二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八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