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找出中心句。
2、明白首尾两段之间关系,细读课文第一段。
3、学习字词,重点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
引导学生列举浙江名人,引出鲁迅,出示鲁迅画像,向画像敬礼,揭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投影出示:
⑴ 周晔回忆了关于伯父鲁迅的哪几件事?
⑵ 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 ”划出中心句。
2、讨论反馈:
⑴ 周晔回忆了五件事:
① 追悼鲁迅。
② 谈论《水浒传》。
③ 谈“碰壁”。
④ 救护车夫。
⑤ 关心女佣。
随机解释“追悼”以及《水浒传》。
⑵ 鲁迅是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
投影出示中心句: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3、细读第一段:
⑴ 导入:
这一句话(中心句)与第一段中哪句话有联系?指名读第一段。
⑵ 第一段与之关联的句子:
投影出示:
“那时侯,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⑶ 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因果关系。)
谁能根据句子的意思,用上关联词,说一句话?进行不同因果句式的语言训练。
⑷ 句中“爱戴”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呢?
(参加追悼会的人多、情真、挽联多、花圈多。)
随机解释“挽联”,读鲁迅像上挽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⑸ 伯父深受许多人的爱戴,“我”为什么有点惊异了呢?
(“我”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没想到伯父是个不寻常的人。)
⑹ 伯父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他──,再次强化首尾联系。
⑺ 用低沉的语调读第一段。
四、字词点拨
1、读一读,辨一辨,再组词:
掉( ) 言( ) 用( ) 许( )
悼( ) 唁( ) 佣( ) 浒( )
2、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词义:
⑴ 找到成语在课文中的位置,并读读含有该成语的句子。
⑵ “囫囵吞枣”原指吃枣子不嚼,整个儿吞入肚中,课文中指什么?找出表明“我”看书“囫囵吞枣”的句子,读一读。
⑶ “张冠李戴”原指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课文指什么?哪里看出“我”看书张冠李戴?
⑷ 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根据文中的意思,用上关联词来说一句话。
五、学生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1题抄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看电视的我
- 陈晓春
- 聪明的兔子
- 蜗牛
- 包柑橘
- 美丽的南小河沟
- 奶奶“玩”QQ秀
- 蟑螂复仇记
- 观察日记——蚂蚁最爱吃啥
- 给张老师妈妈的一封信
- 二十五元
- 观察蚂蚁
- 状告肯德基
- 游泳
- 走滩涂
- 公民社会理念的由来及现实意义的思考
- 基于电梯控制方式分析与研究
- 城市轨道交通走行轨上牵引电流值的分析
- 关于电力企业全方位经营管理的探讨
- 论中国环境与经济至上主义
- 关于北京轨道交通投融资问题的研究与建议
- 电力设备的状态维修与状态监测
- 地铁车厢乘车站名动态显示的设计和应用
- 钢弹簧浮置板减振轨道在城市地铁中的应用
- 上层革命
-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新思路探索
- 自由主义与儒教社会
- 基于土地收益增值,南京地铁建设资金的筹资方法
- 大连地铁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综析
- 基于以太网的电力调度信息传输的开发
- 《花钟》教学设计3
- 《花钟》教学设计4
-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 《风筝》教学设计5
- 《花钟》教学设计6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2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 《花钟》教学设计5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 《翠鸟》课堂教学实录
-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3
- 《花钟》教学实录
- 《花钟》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