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在一定的语境中品味用词用语的妙处,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及进行语言的实践活动。根据这些要求,在本节课的设计环节中,我紧紧围绕作者对少年闰土的情感为线索,从相识到相知到分别,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与闰土的深厚感情,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闰土他们在海边……他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捏、扭、胯……”等生字,理解“郑重、允许、束缚”等词语。

2、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

3、学会作者的外貌描写方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吗?了解他的作品吗?

(鲁迅是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学习过的《三味书屋》,他的小说《故乡》《朝花夕拾》《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中的阿Q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孔乙已》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看来同学们对鲁迅还真有一些了解,那你们知道鲁迅的童年生活怎样吗?他也和我们同学一样,有着快乐的童年,也有让他难忘的小伙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鲁迅的儿时伙伴,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结合预习问题,在书中找出答案,并做好批注。

三、自主读书,小组研讨

1、以小组为单位扫除字词障碍,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解决。

2、交流自己解决的问题。

⑴ 闰土长什么样?

⑵ 讲了有关和他的几件事?

⑶ 闰土性格有什么特点?

3、整理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全班共同探讨。

四、汇报交流,小组探究

1、生字卡片出示词语、生字:

采用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的方式。

2、汇报小组解决的问题。

3、提出没解决的问题,教师归纳,准备讲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课堂练习,巩固双基

1、形近字组词:

扭( ) 舀( ) 拜( ) 劲( ) 厨( )

钮( ) 稻( ) 湃( ) 颈( ) 橱( )

2、多音字:

畜:chù( )

xù ( )

3、加拼音:

允许( ) 厨( )房 束缚( ) 贼( )

在这个环节中注意拜的右半部有四横,捏中右上角是曰,缚中右上甫没有钩。

4、自读课文,对于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扁,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渡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到鲁迅儿时的朋友叫闰土,知道了在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让鲁迅很难忘,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品读课文,学习作者写作方法,和作者一起加快美好的童年。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习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

⑴ 读读第一自然段,并从中体会闰土的性格。

①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画动词、画外貌描写。

② 体会捏字的准确。

(用换拿把的方式。)

③ 图文结合,体会闰土的性格特点,并指导背诵。品读用词的准确,画面的完美。

板书:

勇敢,捏,刺

⑵ 再快读课文,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揣摩写作方法:

① 画段落,读出来。

② 理清写作顺序,学习写作方法。

(脸──头──颈。)

③ 体会性格特点。

(怕羞。)

⑶ 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练习写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① 练习。

② 交流。

2、深入了解作者与闰土的有趣的事,体验情感:

⑴ 说说作者和闰土之间的交谈中,闰土给作者讲了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 自己找画,写出体会(批注)。

② 小组交流,整理提高。

③ 全班交流,体验情感:

答题要点:

A、雪地捕鸟,扫,支,撒,拉。

B、海边捡贝壳,红的,绿的……

C、月光下看瓜刺猹:捏。

D、沙地看跳鱼。

⑵ 指导朗读:

闰土在讲解这些故事的时候是怎样的语气,结合你生活中为小伙伴讲见闻时的感受来读这一部分,读出闰土当时的语气。

⑶ 过渡:

闰土这作者讲了那么多稀奇的事,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稀奇的,此时如果你就是鲁迅,听到闰土的讲解,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⑷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的感受,画下来,反复读,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

② 读出感悟,感受到自己的浅薄、无知。

③ 指导朗读。

(结合班级开展的与农村小朋友手拉手活动,在农村小朋友的所做所讲,自己的收获来进一步体会虽是少爷,但远不及一个农村孩子的见识多,感叹自己的无知,一只井底之蛙的窘境。)

④ 齐读这段话,体会作者情感。

3、图文结合说话别:

看书中插图,结合课文的最后一段来想象,离别时,作者和闰土间的话别场面。

⑴ 同桌分角色饰演闰土和鲁迅,创造情境感受依依惜别之情

⑵ 选取小组代表全班朗读。

(配《送别》音乐,衬托当时场景。)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书中两个儿时伙伴的依依惜别之情让我们不免伤感,怎耐天下无不散筵席,作者说“……但从此没有再见面。”那你们希不希望他们再见面?

2、想象练习:

多年以后,鲁迅再见闰土时,他的外貌什么样?语言是什么?

(学生再次练习外貌描写,再次进行语言训练。)

3、呈现结果,还原现实:

其实,多年以后,闰土和鲁迅真的见面了?什么样呢?请看文章。

(介绍多年后鲁迅见面闰土的文章。)

四、总结全文

虽然成年后的闰土与儿时的差别很大,但这就是生活,一个未知数,但少年闰土的形象永远是那么清新、隽永,他的形象让一代代的小伙伴追寻,这都得意于鲁迅这位文豪的妙笔生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不仅是要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和他们一起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学习鲁迅的写作方法,通过几件事及形象的外貌描写,让我们的小伙伴也能在你的笔中永远活泼、可爱。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讲捕鸟:支、撒、拉聪明

闰土:捡贝壳红、绿……五色的贝壳能干

讲刺猹:捏、刺勇敢

讲跳鱼:青蛙似的脚见多识广

【资料】

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两次刻画了闰土的形象。少年闰土生气勃勃,机智勇敢,是一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保卫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闰土却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闰土的神情与态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两处肖像描写通过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更感受到作品所表达出的,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前传第三章初涉魔法(下)
重阳节里的暖流
我的"功夫"老妈
如歌如诗
我的奶奶
我的“每天三问”
破解老妈的性格密码
给爷爷的一封信
妈妈的"千里眼"
烧饼PK批萨
Teacher也“疯狂”
爱唠叨的妈妈
前传第三章初涉魔法(上)
福娃俱乐部
"数学"爸爸
谈墨子的教育内容及现代意义
布洛赫希望哲学思想探索
分析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学术独立性及其政治哲学意义
论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与贡献
关于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在古徽州的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
论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基础
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哲学家从事哲学研究的历程
分析秦汉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关系
哲学思想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哲学的重要性
哲学思维在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哲学家与动画视觉审美的作用
月亮上的足迹
羚羊木雕
《散步》教案
济南的冬天
《我的信念》教案设计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
《童趣》教案设计
《短文两篇》教案——《行道树》
山中访友
《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绿色蝈蝈》教案
《春》教案
《我的信念》教案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与马共舞》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中心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