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4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在学习上一篇课文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 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 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
2、学生交流:81岁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⑵ “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出示课间:防风林带。
⑶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指名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出示课间:凶猛的山洪、淤泥。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板书:
“大环境”──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板书:
“小环境”──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⑴ 引导: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⑵ 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5、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2、课间出示:读了课文以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又产生哪些问题?
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检索。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3、课堂小练笔(5分钟):
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4、指名交流所写感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青山不老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爱音乐
- 伴着音乐一起飞翔
- 暗香
- 乘着音乐的翅膀
- 音乐的魅力
- 我喜欢音乐
- 欲速则不达
- 咱说小康
- 歌中情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爱上莫文蔚
- 我和音乐
- 音乐的魅力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流行音乐之我见
- 国外水域空间规划的理论
- 墙面绿化是未来绿化的一个新趋势
- 圆明园的信仰口诀
- 见缝插绿和景观建筑
-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水与科学
- 建筑企业创精品工程的六个要诀
- 全面了解建筑空间设计的意义
- 黑白分明的徽州宅院
- 浅谈监理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作用
- 优秀住区规划设计五要素
- 聚氨酯板材在低能耗建筑中的应用
- 树木列植施工四步曲
- 景区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区别
- 建筑工程项目拖延工期的原因及对策
- 新建植草坪不容忽视的4个问题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训练素材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二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作品介绍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一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老师语录
- 《自然之道》训练素材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范文习作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难点分析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点字词梳理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四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自然之道》范文习作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提高篇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相关故事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