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1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然后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
3、表演朗诵。
六、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七、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吹画
- 放风筝
- 英语朗诵比赛
- 做贺卡
- 买东西
- 人造彩虹
- 记忆中的黑龙江
- 火灾
- 我招待客人
- 扫墓
-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 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
- 我会做饭了
- 春天的欢乐
- 扫墓
- 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 内蒙古地方文献特点
- 航班延误及后续处理所引发的思考(1)论文
-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 美国未成年犯罪人的释放安置探析(1)论文
- 登高声自远——论英语教师自身文化修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 天后文化在梅州的俗化
- 试析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板书设计
- 试析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 对工程承包商对汇率风险的控制现状探析(1)论文
- 国际法框架下碳金融的发展(1)论文
- 浅谈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对于工程制国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 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之我见(1)论文
- 试论国际保理有关法律问题的影响及对策(1)论文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题解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词句积累
- 剖析人物语言 洞察内心情感──评洪婵娟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心思想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杂谈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结构分析
- 作文: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难句解析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作文: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