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翠鸟》 写作指导

《翠鸟》 写作指导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6

《翠鸟》 写作指导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许多同学不但爱看小动物,而且还爱养小动物。如果让你描写一个动物,应该怎样描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1、弄清题意不迷路

让我们先来审题:描写动物。“动物”都是活动的,有生命有感觉的生物。它们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等。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上飞翔,有的能在地上奔跑,有的能在水中遨游。它们各有特点,而且不断变化。从中我们明白:第一,这篇文章能选择写的动物范围很广。第二,要写的每一个动物有其在外形、习性(活动情态、鸣叫)的特点。

2、突出外形特征

描写动物,首先要突出它的外形特征。常见写法是:

(1)先整体描写。无论哪一种动物出现在人们眼前,人们首先会对它的外形有一个整体的评价。即,它是一种可爱的、威风凛凛的、美丽的、丑陋的、娇小的、还是灵巧的、笨拙的动物。这就是先整体描写。

(2)按部分抓特点。整体描写之后,就要将所描写的动物按照头、身、四肢(翅膀)、尾巴等几部分细致描写。动物的外形各有特点,描写细致重要的就是突出它各部分的特征。例如:长颈鹿的脖子又细又长,脑袋却很小。蝴蝶的翅膀有的背面是嫩绿色的,上面有漂亮的花纹,不动时像一棵小草,飞舞时像一朵小花。

要注意的是:抓住各部分的特征不是面面俱到,只需要抓住最具特点的地方来写。例如:这是一只令人注目的雄虎——“红虎”。瞧,它身体壮实,步伐稳健。头上好像烙有天然的“王”字。嘴上的胡子翘得老高,令人胆寒的双眼,好像时刻在搜索着猎物。粗壮的四肢,锋利的爪子,铁鞭似的短尾……整个身子威风凛凛。

(螃蟹)它身披青黑色“战甲”,边缘还有尖尖的,突出的“甲片”,看起来很威武。它的眼睛就像一对棒槌,长在头两侧。它的嘴边长着两根细短的触须,在水中浮动着,好像长了两撇“八字胡”。它最特别的就是蟹钳了,颜色淡红,摸上去疙疙瘩瘩的,坚硬锋利,就像两把剪刀似的。

3、细描生活习性

为了生存,动物在大自然的影响下养成了各自的生活习性。动物的生活习性主要指它的吃食(捕食)、居住、睡眠、活动、性情等方面。它们在这些方面各具特点。抓住这些方面细致描写,才能将它们描写得惟妙惟肖。

例《小狗帅虎》:帅虎吃食的时候非常有趣,当觉得食物大,不好嚼的时候,就用一只前爪把食物按在地下,另一只前爪把食物一扒成为两半,然后再嚼。跟别的小狗一样,帅虎也特别喜欢吃肉。我一拿着几片出来,它就围着我跳上跳下的。我一松手,它轻轻一跳,张开嘴接住便“叭叽叭叽”香香地吃了起来,好像连味道都没有品。那样子真可爱。

帅虎特别机敏。它睡觉时平平地躺在地上,两只前爪向前伸着,两只后腿向后伸着,头搭在两只前爪中间。但我一跺脚时,它就立刻抬起头,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从来没有闭眼睡觉一样。

4、比拟表达情感

动物虽然不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在观察描写时,就应该从它们的动作、叫声中去体会和想象它们的“情绪、思想”变化。这样适当运用比拟,文中的动物才会更逼真。

例:小金鱼吃食也很有特色。每天早晨,只要我拎起那个装满红绿两色的鱼食袋时,它仿佛明白要“开饭”了,便迅速在水面仰起头,身体垂直,嘴紧挨着水面,好像在喊:“我饿了,我饿了。”我用手一捻,刚将鱼食颗粒丢入水中,它就猛张嘴一吸,便将食物吞进肚里。但有时或许是偷懒,或许是没看见,它还在水里无动于衷。我便伸出右手食指不断上下打手势。它好像还真能“破译”,立刻浮上来准备开饭。

这个片断中,作者写小金鱼吃食的情景,将它的动作与人的行为相联系,“饿、偷懒”的描写就非常生动形象,写出了金鱼的可爱。

总之,我们在描写动物时,只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的特征来描写,并且将自己的感情融进对动物的观察描写之中,就一定会写出惟妙惟肖的动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无锡汤包
一次有趣的实验
巴掌没有落下来
第一次炒菜
修路
难忘的添鼻子游戏
神秘的画
我去新华书店
吹出来的精彩
快乐的一天
操场上
记一次跳绳比赛
刺激的游戏——击鼓传花
做游戏
钓龙虾
关于教师职业成熟度的意义、标准及促进
大学生性越轨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
学校公民教育要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论维吾尔族矫正教育对象的特点及矫治对策
浅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影响
工科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探讨
美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班主任应树立的几种意识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工科大学发展文科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探析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浅谈加快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符现象分析
谈学习领域的新发展:移动学习
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将相和》教学片断
《将相和》教学反思
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将相和》教学片断
从对比中感悟人物形象──《将相和》教学实录
《将相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片断评析
《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后记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后记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案例反思
《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